为应对这种复杂情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改革开放中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对外开放要提高到新水平。诸如此类的重大举措,使得改革、发展和稳定协调发展,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进步。但是,新的问题又发生了。比如,同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相联系,新的社会阶层出现了;社会成员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尤其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化实现的重要因素;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困难重重,能耗过大和生态恶化也日益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等等。
这一切,又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如何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正当我们党面临如此重大的挑战和考验的时候,党的干部队伍出现了整体性新老更替的局面,一大批“文化大革命”后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如何培养既能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又能开拓前进的中青年领导干部,成为我们党的一项战略任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江泽民同志经过长期思考和调查研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一代又一代的年轻政治家自觉地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来加强党性锤炼,使得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事业能够薪火相传而不变色。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应该可以看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治国理政和治党兴国思想要解决的问题,正是我们今天致力于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实践,有着现实的重大指导意义。
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现实意义,在于这一重要思想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和科学内涵,对于我们今天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形成和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毫不动摇地坚持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同时既努力纠正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失误”,又不断从新的实践出发提出一系列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观点新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江泽民同志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要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要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国家知识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迎接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要把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结合起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应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时要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积极探索扶持、保护、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机制新办法,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把“三个面向”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统一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到世界的大转折就是中国的大机遇,同时要提高承受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要分三步走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三步发展战略,特别是要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把实现好、维护好、保障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统筹兼顾好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关注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