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计划地开展骨干人员培训。各成员单位“行动”联络员;村(居)委主管卫生的干部、妇联主任及健康教育员;村卫生站负责人及乡村医生;中小学校校长、校医与学校健康教育员等每年均需进行健康教育有关培训,至2010年,培训覆盖率达到90%。(有培训记录、培训通知、培训内容、培训签到等)
3、门诊、病房有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年更换4~6次,有底稿和照片资料。
4、门诊、病房按卫生局要求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和各种卫生知识宣传资料。
5、卫生报刊和卫生科普资料征订率100%。
6、60岁以上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0%以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有照片等资料。
7、定期到中、小学校检查指导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每季度不少于一次,每年培训所辖学校的健康教育师资至少两次。
8、落实专(兼)职人员负责接受育龄妇女和学生有关身心健康方面的咨询;定期给村民,尤其是育龄妇女,上有关身心健康的健康教育课,每两月一次。
9、“五苗”覆盖率达96%以上,住院分娩率100%,安全注射达到规范要求。
10、对本镇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导,有相关工作记录;对中小学生、农民、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企业职工等不同人群开展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问卷调查和评价,收集汇总本镇健康教育资料。
(四)各村(居):成立“行动”领导机构;建立村“行动”档案;营造“行动”宣传氛围;向村民传播“行动”核心信息及健康知识。
1、有固定的宣传栏,每季更换一次内容,有底稿和照片。
2、户户有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印有“行动”标志),每个季度每户发放一次。现场抽查40户村民,“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核心信息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知晓率达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0%以上。
3、订阅卫生保健等科普杂志和卫生科普墙报不少于3种。
4、村主要公共场所(如村口、主要道路旁等)的“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主题、核心信息、标识等不少于3处。
5、每年积极开展环境整治活动和农民健康教育活动。
(五)卫生站:规范医疗行为;配备一次性注射器销毁工具,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协助村“行动”领导机构开展“行动”宣传工作。
(六)广播、电视站:镇有线电视站设立农民健康教育栏目,根据“行动”主题和核心信息内容,定期播出相关内容(每周至少一次,查播出资料)。
三、措施和要求
(一)及时成立机构,切实加强领导。
各村(居)、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创建省“行动”示范镇工作的领导,及时成立领导机构,指定专(兼)职“行动”联络员,具体负责“行动”的日常工作。
(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镇“行动”办要及时召开全镇动员大会,传达贯彻上级文件精神,邀请专家举办专题知识讲座,组织培训相关人员,进一步提高“行动”整体工作水平,为创建省“行动”示范镇奠定良好基础。同时,镇、村和各单位要通过有线电视、宣传栏、广播、广告牌、横幅、标语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多渠道多方式开展以“行动”为主题的宣传,在全镇范围内迅速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认真抓好试点,促进全面开展。
镇“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认真抓好二个示范村、一个示范中学、一个示范小学和一个示范医院的创建工作。注意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农村健康教育新模式,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把农村健康教育引向深入,促进我镇“行动”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做好查漏补缺,规范档案管理。
3月底前,各村(居)、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我镇《实施方案》和《创建通知》的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参照镇下发的资料(包括文件、硬盘和读本)加以修改和打印,认真对照《指标》做好查漏补缺,然后归入镇统一配套的“行动”档案盒内,规范管理,积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共同迎接省“行动”专家的终末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