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辞退制度

2010-06-17 18:29

    为完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保障单位用人自主权,优化人员结构,1992年10月16日人事部印发《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对事业单位辞退的范围、条件、程序及法律后果作了明确规定。
    一、辞退的含义
    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单位的一项权利,是指因法定事由,经法定程序单位主动解除与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二、辞退的条件
    事业单位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经教育无效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辞退:
    一是连续两年岗位考核不能完成工作任务,又不服从组织另行安排或重新安排后在一年之内仍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
    二是单位进行撤并或缩减编制需要减员,本人拒绝组织安排的;
    三是单位转移工作地点,本人无正当理由不愿随迁的;
    四是无正当理由连续旷工时间超过十五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三十天的;
    五是损害单位经济权益,造成严重后果以及严重违背职业道德,给单位造成极坏影响的;
    六是无理取闹、打架斗殴、恐吓威胁单位领导,严重影响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的;
    七是贪污、盗窃、赌博、营私舞弊,情节严重但不够刑事处分的;
    八是违犯工作规定或操作规程,发生责任事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
    九是犯有其他严重错误的。
    符合开除条件的,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执行。
    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单位不得辞退:
   (1)因公负伤、致残,丧失劳动能力的;
   (2)妇女在孕期、产假及哺乳期内的;
   (3)享受休假待遇的人员在休假期间的;
   (4)患绝症、精神病及本专业职业病的;
   (5)符合国家规定其他条件的。
    三、辞退的程序
    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由单位有关行政领导提出书面意见,说明辞退理由和事实依据,经单位领导集体讨论决定后,按人事管理权限办理辞退手续、发给本人《辞退证明书》,并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备案。
    当事人接到《辞退证明书》十五日之内,可向当地人才流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地尚未成立仲裁机构的,由被辞退人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辞退按《辞退证明书》确定的时间执行。
    四、辞退的法律后果
   (一)人事关系的消灭
    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后,就解除了单位与个人的人事关系,单位与个人之间不再发生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辞退后的待遇
    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发给被辞退人员辞退费。辞退费由单位在其办完有关手续后一次性发给,并将《辞退费发放证明》存入本人档案。辞退费发放标准如下:1.工作一年以上不满五年(含见习期)的,发给本人当年基本工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工资三项之和,护士加护龄津贴,中小学教师加教龄津贴,下同)总额的60%;2.工作五年至十年(含五年)的,发给本人当年基本工资总额的65%;3.工作十年(含十年)以上的,发给本人当年基本工资总额的75%。已实行失业保险的地方和部门,不发给辞退费,被辞退人员可按有关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辞退费从单位事业费中列支。
   (三)被辞退人员的身份及其确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被辞退后一年内,到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三资”企业工作,保留其全民所有制干部身份;被辞退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到私营企业工作或被辞退后一年之内找不到接收单位的,不再保留其全民所有制干部身份

事业单位辞退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会议管理制度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