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坚持学校有条件地自主决策,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在课程专家指导下稳妥推进,以实现补充和延伸国家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从理论上说,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课程方案中的选修:二是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三是其它七大学习领域中相关科目或模块及其具体内容。校本课程应从多年来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中进行编制,近期开发的范围主要集中在第一、二类。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1.建立组织。学校课程建设委员会,负责课程开发的宏观决策,提供课程开发支持和服务。在学校课程建设委员会指导下,具体课程开发应成立工作小组。
2.现状分析,学校课程建设委员会应对进行需求评估、资源、调查和问题反思等现状分析。具体课程开发应根据学校的特定情况,进一步地具体化。
3.目标拟定。校本课程开发既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体课程开发应根据学校课程开发目标,确定具体课程自标。
4.方案编制。学校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协调与国家或地方课程的关系,集中培训教师的课程知识与能力,统一具体课程编制者的思想和认识,提交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审议。具体课程工作小组应在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框架内编制具体的课程方案和课程实施计划,提交学校课程建设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5.实施。学校层面应运用行动研究方法落实《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具体课程实施应执行学校课程委员会审批的课程实施计划,从学校,学生、教师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控,不断完善课程方案和实施计划。
6.评价。校本课程评价包括《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评价,具体课程绩效评价、学生学力评价等,学校课程建设委员会、具体课程开发者应采取具体的评价方法,科学处理评价结果
四 学习培训
要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丰富教师教科研理论素养,必须建立有效的理论学习机制。
1. 理论学习可综合运用下列途径:自学,所有教职工应有计划地学习教科研名著。专著;小组学习,学科组和年级组并行组织教职工学习理论知识; 读书报告会,不定期组织教科研理论学习报告会,倡导合作学习,交流学习所得,提高理论学习的效率:专题(著)—研讨会,根据需要可以组织专题(著)理论学习研讨会,专题交流学习体会,建立与名著、与同事的理论对话方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观考察,有条件地组织教师到兄弟先进学校取经,带着问题去,带着体会回: 讲座,有计划地邀请专家学者.有成就的校外同行和本校教师开设讲座;咨询,有计划地邀请专家学者、有成就的校外同行来校提供咨询:外出培训,有计划地组织教科研骨干外出培训,培训回校后教科研骨干必须捉交参观报告并向教师作小型专题讲座。
2.根据教师需求、学校发展目标和办学条件建立校本培训运行模式,明确培养目标,提高教师的教科研理论素养和水平。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培训资源,根据教师不同专业发展阶段,选择如下培训内容和方式:教师职业道德和执教规范:如《教师法》学习与辅导,优秀教师事迹演讲、教师执教规范评讲、教师职业道德宜讲等; 教师职业技能与教科研方法:如教师基本功训练与比赛、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考评,教科研方法讲座、课题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等;基础教育课题改革:如《课程标准》学习研讨会、课改专家讲座、课改先进学校考察学习、教学行为反思辨析会等;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如课题的开题论证、课题集体研究活动、课题研究文章展示与答辩、课题研究成果论证与推广会等:青年教师培养:如师徒结对活动:青年教师业务进修:举行微型课堂教学比赛、青年教师演讲比赛、组织青年教师论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