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术论文比赛方案(2)
2010-06-18 03:38
3.学位论文:
吴宏一:《清代诗学研究》(臺北:臺湾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论文,1973年),页20。
Hwang Ming-chorng, “ Ming-tang: Cosmology, Political Order and Monument in Early China,” Ph. D. dissert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1996), p. 20.
(三)引用古籍:
1.原书只有卷数,无篇章名,注明全书之版本项,例如:
〔宋〕司马光:《资治通鑑》(〔南宋〕鄂州覆〔北宋〕刊龙爪本,约西元12世纪),卷2,页2上。
〔明〕郝敬:《尚书辨解》(臺北:艺文印书馆,1969年《百部丛书集成》影印《湖北丛书》本),卷3,页2上。
2.原书有篇章名者,应注明篇章名及全书之版本项,例如:
〔宋〕苏軾:〈祭张子野文〉,《苏軾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卷63,页1943。
〔梁〕刘勰:〈神思〉,见周振甫著:《文心雕龙今译》(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页248。
3.原书有后人作注者,例如:
〔晋〕王弼著,楼宇烈校释:《老子周易王弼注校释》(臺北:华正书局,1983年),上编,页45。
〔唐〕李白著,瞿蜕园、朱金城校注:〈赠孟浩然〉,《李白集校注》(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卷9,页593。
4.西方古籍请依西方惯例。
(四)引用报纸:
余国藩著,李奭学译:〈先知‧君父‧缠足──狄百瑞著《儒家的问题》商榷〉,《中国时报》第39版(人间副刊),1993年5月20-21日。
Michael A. Lev, “Nativity Signals Deep Roots for Christianity in China,” Chicago Tribune [Chicago] 18 March 2001, Sec. 1, p. 4.
(五)再次徵引:
1.再次徵引时可随文注或用下列简便方式处理,如:
註1 王叔岷:〈论校诗之难〉,《臺大中文学报》第3期(1979年12月),页1。
註2 同前註。
註3 同前註,页3。
2.如果再次徵引的註不接续,可用下列方式表示:
註9 王叔岷:〈论校诗之难〉,页5。
3.若為外文,如:
註1 Patrick Hanan, “The Nature of Ling Meng-Ch’u’s Fiction,” in Andrew H. Plaks, ed., Chinese Narrative : Critical and Theoretical Essay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7), p. 89.
註2 Hanan, pp. 90-110.
註3 Patrick Hanan, "The Missionary Novels of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60/2 (December 2000): 413-443.
註4 Hanan, "The Nature of Ling Meng-chu's Fiction," pp. 91-92.
註5 那波鲁堂:《学问源流》(大阪:崇高堂,宽政十一年〔1733〕刊本),页22上。
註6 同前註,页28上。
(六)注释中有引文时,请注明所引注文之出版项。
(七)注解名词,则标注於该名词之后;注解整句,则标注於句末标点符号之前;惟独立引文时放在标点后。
七、其他体例:
(一)年代标示:文章中若有年代,儘量使用国字,其后以括号附注西元年代,西元年则用阿拉伯数字。
1.司马迁(145-86 B.C.)
2.马援(14B.C.-49A.D.)
3.道光辛丑年(1841)
4.黄宗羲(梨洲,1610-1695)
5.徐渭(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 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93〕)
(二)关键词以不超过六个為原则。
(三)若文章中多次徵引同一本书之材料,為清耳目,可不必作注,而於引文下改用括号注明卷数、篇章名或章节等。
八、徵引资料来自网页者,需加注网址及徵引日期。
九、英文稿件请依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之最新格式处理。
大学学术论文比赛方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