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加强节能工作的宣传与培训
各企业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节能宣传与培训,定期组织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和操作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主要耗能设备操作人员未经培训不得上岗。加强节约型企业建设,提高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境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保障措施
(一)依法加强节能监督管理
市经委将负责全市区域内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工作。会同市统计局建立企业节能行动信息系统,跟踪、统计、审核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及相关数据,分析和汇总企业节能进展情况;会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进行检查,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测量管理体系;会同市国资委等部门将节能目标的完成情况纳入企业业绩考核内容,强化企业节能目标管理,发挥重点耗能企业在节能行动中的表率作用。加强节能监察工作的力度,把重点耗能企业列为我市节能监察工作的重点,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能源利用情况进行监察。
(二)实行强化节能的财政税收政策
国家正在加快制定有利于资源节约的财税政策。根据财税体制改革进程,抓紧出台对生产和使用列入《节能节水产品目录》的产品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研究对资源节约关键技术、重大设备和产品在一定期限内实行适当的增值税优惠政策。
(三)加大节能降耗改造项目的支持力度
重点支持“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节能技术和重大示范工程,优先支持提前达到节能目标的企业节能改造项目,研究建立稳定的支持企业节能改造的资金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节能降耗,为增强企业节能能力提供资金支持。
(四)强化节能的激励机制
到“十一五”末期,根据评估结果,对切实加强节能管理,并于限期内达到节能降耗目标,成绩显著的重点用能企业,依法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不认真实施节能管理,没有采取节能降耗措施或措施不力,在限期内没有达到节能降耗目标的企业,依照法律法规予以相应处罚;对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伪造篡改能源消费统计资料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罚,并在媒体上曝光。政府将把节能目标的完成情况纳入企业领导的业绩考核范畴,严格考核,节奖超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