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
(四)加大检查考核力度,落实医疗责任追究制度
工作目标:
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新出台的《医师定期考核办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奖惩规定,并认真检查考核,与每个医务人员的考核评价挂钩。
重点要求:
1、严格贯彻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做到依法执业,行为规范。
2、建立医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公示制度。依法查处违反行为并予以公示和惩罚。
3、制定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建立科学合理的医患纠纷处置组织体系和处置程序,妥善处理医疗事故争议,全面及时上报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和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报告率100%;2007年度不发生医疗事故和重大纠纷。
4、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规范化管理,按药品通用名处方,制定医院处方集,探索开展处方点评工作,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
5、按照《医师定期考核办法》制定本院医师考核办法,做到公平、公正。
(五)加强医患沟通制度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医患沟通制度,加强学习,提高沟通水平,建设和谐医院
重点要求:
1、建立医患沟通考评制度和组织,不定期查看执行情况和定期抽查集体考评相结合,针对问题加强学习沟通内容与技巧。
2.规范医患沟通内容、形式,交流用语通俗、易懂,服务态度良好,语言文明礼貌,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增强医患感情交流,增强沟通效果。
3、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加强各同意书的执行情况。重点是疾病诊断情况、治疗手段、重要检查、手术方式及风险、预后、费用、与疾病相关的注意事项等充分告知,尤其注重其中的内容。
4、严格执行收费政策,服务项目、药品价格实行全面、规范公示制。
5、完善患者投诉处理制度,公布投诉电话、信箱,及时受理、处置患者投诉。
6、采取多种方式,收集患者意见,及时改进工作。
(六)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建设,提高医疗紧急救治水平
工作目标:
改进和完善急救管理制度,强化急救重要性教育,组织学习和演练,提高急救能力和质量。并坚决做到“六个必须坚决执行”。
重点要求:
1、提高急诊科(室)能力,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值班医师胜任急诊抢救工作,科学、合理、规范救治。
2、加强急救能力培训并演练,一是考查基本急救准备情况;二是考查如心肺复苏、中毒等紧急救治情况。
3、做到急诊绿色通道通畅、制度健全、设施设备、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院内病区急诊会诊、抢救5分钟内到达,急诊病人处理及时,急救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急诊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5%以上,病房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8%;急诊留观时间不超过72小时。
4、坚决做到“六个必须”,先救人后收费、办手续。
(七)加强学习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医疗质量
工作目标:
加强法律法规和各科“三基”学习,保证学习时间和成效,定期组织考核,实行奖优惩劣,保证医疗质量的提升。
重点要求:
1、制定各科室学习计划及考评办法,做到有计划性、有针对性、有合理性、有成效性。
2、强化“三基三严”训练,有“三基三严”训练计划,安排、记录、考核和奖惩的制度及措施,并认真落实。
3、严格执行诊疗护理常规、规章。诊疗、护理常规考核合格达100%;严格执行省卫生厅下发的病历书写规范;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规范以及手术分级管理规范。门诊病历合格率、住院病历甲级率≥90%,无丙级住院病历,处方合格率≥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