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开展农村党员创业致富实施金融扶持试点工作
2008年我县启动了农村党员创业贷款贴息工作,对有创业愿望、创业能力和创业项目但缺少资金的部分农村党员进行贷款贴息,有力地增强了农村党员的“双带”致富能力。今年我县被确定为全市农村创业致富实施金融扶持工作试点县市之一,计划发放贴息贷款800万元。县里已成立县农村党员创业扶持领导小组,并下发了《会昌县农村党员创业致富金融扶持实施方案》。各乡(镇)要相应成立农村党员创业扶持领导小组,成员由乡(镇)党委负责人、组织委员、乡(镇)农信社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农村党员创业信贷扶持的资格审核、贷款发放及办理贴息等具体事宜。各乡镇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注重协调,建立和完善农村党员创业帮扶机制、信贷资金动态跟踪管理机制、创业信贷风险保障机制,确保试点工作健康有效开展。
(四)构建乡村为民服务网络
要加强以乡镇“三民”服务中心、村级便民为民服务平台为主框架的乡村服务体系建设,在机构设置、服务内容、人员配备上实现对接,以此同时,继续坚持和完善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民情日记、和谐“110”、入户听诉、乡村夜话等服务载体,深化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服务承诺、结对帮扶等活动,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纠纷在一线调解、服务在一线体现,确保整个乡村服务体系有效运转,实现乡村为民服务网络的“全覆盖”。
1.不断深化“建两区创三绩”工作。“建两区创三绩”工作是我县党建工作的特色和品牌,是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服务平台,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深化拓展。要继续抓好乡镇“三民”服务区的建设。进一步整合各涉农站所,按照“大厅式”的要求提高“三民”服务区的建设水平,让群众真正能享受到一站式的服务。同时,在乡村班子和党员干部中推行办实事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问责制,组建好若干支专业服务队伍,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逐步实现乡镇职能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要继续抓好村级“为农”服务社区的建设。加强管理与考核,着重提高“为农”服务社区的服务水平。要延伸“服务触角”,有条件的乡镇可以设立农村公共事务服务所,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落屋场,实行乡村干部集中现场办公。通过服务农村,确保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上获得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要大力推行社区党员服务室的建设。结合党小组“进区入会”工作,以党小组为单位,推行社区党员服务室,为群众办理证件、调处纠纷、信息咨询、技术辅导等服务,把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触角延伸到农村每一个领域、每一个层面,形成乡“三民”服务区—村“为农”服务社区—社区党员服务室的三级为民服务体系。
2.建立村级便民、为民服务平台。针对农村事务管理社会化、组织化、规模化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各地要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在行政村建立农村公共事务服务所或社会化服务中心或便民服务所等便民、为民服务平台。这些便民、为民服务平台主要为农民群众在水、电、路、通讯、环境卫生等方面提供公共服务;在农村合作医疗、计划生育证办理、居民身份证办理、户口迁移、宅基地审批等方面提供代办服务;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资购销、农技推广、农副产品促销等方面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帮扶服务;在民事纠纷、邻里矛盾等方面提供调解服务。要根据服务内容组建服务队伍,对服务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要建立完善首问责任、限时办理、办结回复等工作制度,确保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上获得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在乡村党组织开展“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摆上农村党建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各乡镇党委要专题研究,加强领导,实行层级目标责任制,推进此项活动深入有效开展。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于6月20日前上报县委村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