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明确目标,实施四大行动,在提升服务能力上下功夫
我们将在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妇联牵头、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社会的热点、妇女儿童工作中的难点,着力推进大服务行动。一是突出发展主题,大力实施巾帼创业致富行动。开展第二届“十佳”女企业家评选活动、举办“妇女创业与经济发展”论坛、举行创业女性银企对接融资洽谈会等;探索联创联动致富模式,举办巾帼示范岗、巾帼示范村共建观摩培训班;围绕新农村建设,与有关部门联合实施“农村妇女科学素质教育行动”,重点开展对农村妇女农业实用技术、女职工生产技术技能以及妇女创业带头人等培训;深化“牵手帮扶”,继续深入茅山老区送项目、送岗位、送服务,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开辟快速通道;继续开展助学活动,让贫困儿童顺利完成学业,实现“牵手结对帮扶千名贫困妇女”行动的预期目标。二是突出维权职能,大力实施“三大规划”宣传行动。深入贯彻妇女儿童两个“十一五”规划,通过印发宣传资料、进行新闻发布等提高社会对规划的关注度。同时分解落实目标,制定监测统计指标体系,编写培训教材,筹划实事项目,为推动妇女儿童“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开好头、起好步。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和省妇女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制定下发《常州市2006—2010年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规划》和《关于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制度》,建立完善培养选拔女干部的目标管理、联席会议、培训教育、换岗交流等六项工作制度。加强女干部能力建设,举办第七期中青年女干部培训班,与市委组织部、市女干联联合组织县处级女领导干部赴复旦大学短训。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开通“12338”维权热线、建立妇女儿童投诉中心,完善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利用新成立的“常州市妇女法制教育基地”、6个“流动妇女之家”,为妇女提供法律服务。三是突出和谐愿景,大力实施和谐家庭创建行动。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从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入手,加强对妇女的理想信念、国情形势、时事政策和公民道德教育。实施以“创建特色家庭、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家庭学习、家庭文明、家庭发展、家庭育人、家庭平安、家庭关爱等六大工程。认真制定和实施新一轮家庭教育工作计划,继续发挥市家长学校总校家庭教育讲师团的作用,持之以恒举办好每月一期的家庭教育公益讲座。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站建设,面向农村家庭、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有计划地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和示范家长学校指导老师,深入农村开展家庭教育知识的辅导讲座,努力营造有利于城乡儿童共同成长的社会氛围。四是突出服务宗旨,大力实施能力提升行动。坚持“党建带妇建”的原则,进一步巩固规范妇联基层组织,继续抓好省、市两级示范点建设,适时召开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推进会,命名一批新的市级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使基层组织创有目标,学有方向。针对新形势下妇女工作涉及综合性的、跨领域、跨行业的任务越来越多的新特点,深入研究和把握妇女工作在全局中的定位和责任,在工作思路、重点项目上要努力做到“登高、谋深、做实”,把能力建设与改进妇联组织作风紧密结合起来,大兴学习之风,开展学习成果交流展示活动。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抓好信息工作,完善三级妇联组织信息网,加强信息员培训,切实提高信息员队伍素质,办好《常州女性》妇女工作内部刊物,与《常州女性》网络平台一起,更好地展示常州各级妇女工作的新思路、新动态和新风采。
3、求真务实,办好十件实事,在提高实效上下功夫
今年,我们将继续发扬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奋进、争创一流的妇联精神,秉持认真细致、坚韧不拔、求真务实、廉洁高效的妇联作风,坚持把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相结合,与推进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相结合,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与联系干部群众思想实际相结合,全力抓好十件实事:“关爱月”活动走访慰问贫困户;妇儿中心二期工程竣工;“巾帼创新业”扶持创业女性50人;“牵手结对”帮扶贫困妇女500名;“真情寻呼‘1+1’”,资助困难学生100名;举办家教公益讲座12期;成立妇女投诉中心和婚姻家庭指导中心;举办大型相亲活动2次;巾帼劳务市场专场招聘会6场;《常州女性》内部刊物正式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