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读书会上的讲话—范(5)

2010-06-15 20:17


  我们这次到林州参观红旗渠,感到触动很大、收获很大,对艰苦奋斗、干事创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20世纪60年代,在党的领导下,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险滩峡谷中修筑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新中国两大奇迹之一”,红旗渠精神传颂神州大地。第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在长达10年的修渠岁月中,林州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山河”的气概,“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宁愿流血、不愿流泪”,硬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一副铁肩,一身志气,以“没有资金自己找,没有工具自己造,没有房铺住山岩,粮食不够吃野菜”的毅力和韧劲,用青春、鲜血和生命创造了伟大奇迹。在修建这一宏伟工程的过程中,林州人民踏平了1250座山头,钻透了211个隧洞,架起了152座渡槽,共有189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256名民工重伤致残。 红旗渠精神昭示我们,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我们具备不干则已、干就成功的决心和勇气,发扬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作风,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奋斗目标。第二,“无私无畏、一心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实质。在当时我国处于最困难时期的情况下,修建这样庞大的工程,需要具有巨大的魄力和勇气,需要具有承担风险和责任的准备。在要修与不修的选择上,林县县委考虑的不是自己的“乌纱帽”、不是政绩,而是“引漳入林”能够改变山区贫困面貌,符合地区发展的实际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他们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顶住了压力、指责,不等、不靠,不怕承担风险,带领人民一干就是10年。红旗渠精神昭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经得起考验,对得起权力,一门心思谋发展、干事业。越是在艰苦的地方,越是要顽强拼搏、埋头苦干,以实实在在的成绩证明自己的价值,建树党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第三,“团结协作、万众一心”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修建红旗渠期间,林县党员领导干部舍生忘死、无私奉献,在工地上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问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硬是靠着一锤一钎,完成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壮举。红旗渠精神昭示我们,任何时候,只要我们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党心民心融为一体,就会无往而不胜。
  在今天的林州市,红旗渠精神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红旗渠本身,成为林州人民前进的强大动力。靠着这种精神,林州13万大军冲出山门,奔向全国建筑市场,通过劳务输出解决了温饱问题;靠着这种精神,林州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推进了乡村工业化进程,实现了小康;靠着这种精神,林州的交通、通讯、城建、文化、教育、卫生迅速发展,整个林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红旗渠精神虽然产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但不论过去了多少岁月,逝去的是时间,不朽的是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永放光芒。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红旗渠后指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仍要继续弘扬红旗渠精神,把红旗渠精神代代传下去。”面对“突破XX县”、加快发展的新形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全县各级必须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创造出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1、弘扬红旗渠精神,就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艰苦奋斗需要有一种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钢铁意志,有一种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有一种奋发有为、勇于争先的精神状态。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精神状态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群众创业热情的高低;我们这些人有没有志气,决定着广大人民群众有没有士气,决定着整个XX县发展有没有底气。目前我县面临的困难很多,不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也确实存在,但这些绝对不是不创业、不干事的理由。与当年的林县人民比,他们的困难大不大?比我们大上百倍。与当年的林县比,我们的条件好不好?可以说好上百倍。他们能干成事、干大事,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越是困难重重,越能成就一批英才,越能淘汰一批庸才。我们领导干部存在的价值,就是在于带领人民群众克服困难,实现新的发展。目前,XX县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能不能克服困难,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有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有没有高的工作标准。我们有些同志缺乏工作的进取心和主观能动性,遇事畏难发愁,开展工作不是首先考虑怎么做能行,而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致使机遇丧失;有的不能正确的估价形势,看正面的东西少,看负面的东西多,看积极的方面少,看消极的方面多,片面强调困难;有的对县委、县政府下达的任务,不是千方百计完成,而是想方设法推托,不是说基础差、底子薄,就是说缺经费、少门路;有的思想僵化、观念陈旧、甘于落后、安于平庸,工作年年守摊,不见起色。所有这些问题,必须坚决破除。要继续在全县上下大力弘扬“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蓬勃朝气,“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昂扬锐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浩然正气,不畏艰难、锐意进取、奋发图强,在克服困难中干成大事,在战胜挑战中赢得发展。<2、弘扬红旗渠精神,就要始终保持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勤俭朴素是艰苦奋斗最基本的含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一些地方和少数领导干部身上逐渐淡化,与艰苦奋斗精神相背离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有的思想上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只求实惠、不求作为,把艰苦朴素看成是过时,把默默奉献看成是“傻瓜”,把挥霍浪费看成是潇洒;有的盲目攀比,不比奉献,只比享受,追求人生在世,及时行乐,在个人待遇上横攀竖比不知足,应该得的都要得,不应该得的也千方百计要得到;有的穷日子当成富日子过,干正事没钱,吃喝玩乐大把花钱;有的大吃大喝,吃饭铺张浪费,工作上没什么创新,手机的款式却不断更新。大量事实证明,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革命意志衰退、大搞权钱交易,直至走上犯罪道路,成为人民的罪人,大多是从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开始的。 在今天倡导勤俭朴素,不是抛开今天的生活条件,去过清教徒、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更不是和市场经济相矛盾,而是要牢记“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警示,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反对奢靡、挥霍之风,力求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事业和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上,用在扩大社会就业和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上,用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上,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盲目攀比,树立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思想。 从物质形态上看,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同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是根本对立的;从精神形态上看,奋发进取、拼搏创业同贪图安逸、追求享乐是根本对立的。如果我们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就容易滋生蔓延腐败现象,就有被糖衣炮弹打中的危险。因此,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成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标杆,成为全社会艰苦奋斗的标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耐得住艰苦、耐得住寂寞,始终保持共产党人作风上的纯洁性,这是领导干部必须守住的一条防线。

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读书会上的讲话—范(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七一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