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的专家说,这是首次将和谐社会作为一次全会的主议题。中央党校是中共传统的智囊机构,负责培养党的中高级官员和理论干部。
该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严书翰说,新华社通稿中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透露的信息表明,新一届领导者正把“和谐社会”推到自提出以来的最高点。
中国共产党在28年前实行的改革开放,使得经济保持了令人瞩目的高增长,国家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收入差距加大、城乡失衡、环境破坏等问题也开始凸显。
在之前偏重经济发展的政策中,上述问题并未妥善解决。“现在官方经常提两个判断,‘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中央编译局当代所所长何增科说,这被党认为是中国当下的阶段特征。
7月24日的新华社通稿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要求,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观察家说,相比过去“把蛋糕做大”的经济效率至上,现在亦强调“把蛋糕分好”的利益重组。
上述传达最高层意见的通稿说,构建和谐社会将会把重点放在发展社会事业上,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胡锦涛总书记去年2月对建设和谐社会提出的目标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严书翰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应建立一个广覆盖、低水平的适中的社会保障体制。在农村,先把一些初级形式建立起来,特别是新型的合作医疗制度,城市则应推进社区建设。
处理社会危机的应急机制亦需重视。“构建和谐社会不是说不敢去抓或处理人民内部出现的利益矛盾。对于人民内部出现的群体性事件,我们要依法处理。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位党的理论专家说,“对于一定范围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对于国外反对势力的渗透,我们也是依法对待。‘六中全会’或许将会建立起一套新的相关机制。”
严说,从目前高层的态度看,构建和谐社会将是今后14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按照规划,2001 年到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六中全会要阐述今后14年我们怎么构建和谐社会,把它还原为实践,就是体现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六项总要求。”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是这一届党中央提出的统揽全局的最重要的战略思想。”严说。
一次“交卷”性质的全会
此次“和谐社会”地位的提升,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新一届领导层自执政以来一贯理念的继续完善,亦被视为本届党中央的一次“交卷”。
党建专家叶笃初说,自十二大以来,历届中央六次全会都兼具两个特点:一是就当前最重要的工作进行讨论研究,二是和此前之中央全会照应,总其大成,切入点好像只是一个方面,但同时包含的是把全面工作都熔于一炉,带有“检验”和“ 交卷”的意味。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的平稳交接产生了历史上平均年龄最轻、学历最高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领导集体。
新一届领导者的执政风格更具平民色彩和个性特点,在细节处体现出的亲民作风受到普遍赞同。
近四年来,中共新一届领导层在“以人为本”的要求下,提出诸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新理论,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体系更被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