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其核心是发展。要发展,就要优化发展环境,就必须不断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知道,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于为人民服务的,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要在工作中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去谋取个人的私利。
我们在工作中,只有认真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权为民解忧,用权为民造福,用权为民服务,才能真正践行“三个代表”,促进发展。我认为优化发展环境,解决实际问题要注重几方面问题。
一、解决实际问题,党员领导干部是关键。
领导干部要运用正确的工作方法,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能否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问题,是判断一位领导干部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领导干部必须抓住勤政这个根本,勤奋工作,立足本职建功立业,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只有解放思想,刻苦学习, 积极进取,我们的事业才能走向发展。要本着制度创新的原则,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能和管理水平,才能真正优化发展的环境。
在非典时期对行政官员的处理即责任追究的问责制,就是要通过体制创新逐步消除“不勤政”、“不作为”等行为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这些问责制的形成有利于加强反腐倡廉,通过追究领导责任以督其勤政为民。
二、解决实际问题,要着力于树立服务意识。
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服务意识淡薄,思想观念落后。总是认为,政府管理就是控制,就是审批,就是监管和处罚。过多地依靠行政手段,总认为社会是管理的对手,民众是被管制的对象,民众不能不从,否则被视为造反违逆。这种思想根深蒂固,顽固不化,起因于传统封建社会的影响,落后于整个时代发展的步伐。
2、管理方式上过多依赖直接手段,很少使用间接手段,习惯于发号施令、人治管理,过多使用行政手段,不习惯使用经济杠杆、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3、管理越位、缺位、错位现象突出。不该限制的限制了,如民营经济的地位和市场准入政策,与此同时,政府该管的却没管到或没管好,比如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城市交通、社会保障、食品安全、收入差距等。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等绝大部分是由政府大包大揽, 而加入WTO后的政府改革的方向是政事分开,大力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需要鼓励、支持、引导民间力量开办事业单位和中介组织。
4、管理上过多地关注微观活动,对宏观的把握和引导不够。比如,搞农业结构调整,关注调整比例,管种植什么,种植多少等等,都是把管理的注意力不合理地投向了微观领域,过分关注管理过程。与此同时,对宏观的关注严重不足,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不够,宏观调节手段运用不够。
5、政府热衷于自己上项目,而忽视了民间投资的力量。热衷于上大项目,投入大资金,关注表面的政绩和形象工程,根本上热衷于政府办事业,没有转变思路,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兴办各项事业。许多交通建设、农业开发、结构调整、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旅游设施等都有这样的问题。
针对上述行政管理中的问题,我认为:一要根据市场的要求理顺政府的运行程序,强化政府责任,逐步实现依法行政,真正做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和维护者。二要以改革政府行政审批制度为突破口,实现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按照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原则,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办公程序,制定了行政审批工作程序和责任追究制度。这样既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地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有效地避免了个人独断、责权不分和行政腐败问题,三要通过解决认识问题和制度问题,强化政府的社会服务功能,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