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纲领所想(2)

2010-06-17 16:42

  三个文化传统的融合

  因此,在中国的古代与现代之间,其实存在着深刻的一致性。古代的遗产,延续到了现代,仍保持着强大的历史惯性。这个历史遗产,以儒家为主体,融合了道、释等元素,成为当今中国文化的古典传统。与之并存的,还有“五四”以来的启蒙传统,以及1949年以后形成的社会主义传统。

  这三种文化传统,各有所长。古典传统强调人际协调,重视“家”的价值和作用,其勤劳节俭的工作—生活伦理,在人口规模与资源环境不匹配的条件下,对广大中下层群体的人生形成强大的支撑作用。但另一方面,古典传统又容易造成人身依附、抹杀个性和绝对服从的弊端,尤其是在政治领域。

  在工业化时代,个人生存的空间因经济技术的跨跃式进步而大幅度扩张。形成于这样一个时代的启蒙传统,强调个性、自由、平等、独立,是对古典传统的重要校正。所以,在“五四”时期,启蒙与儒家伦理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和碰撞。但是,启蒙传统如果一枝独秀,则必然导致过度竞争和人际紧张,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容易导向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和实践。

  社会主义传统主张平等公正,同时强调人际协调,是对人身依附和市场路线的超越。但是,如果将其他两种传统作为“封、资”糟粕完全予以排斥,那么,也将导致刻板、单一的局面,反而将抑制社会的生气。

  比较来看,在三种传统中,唯有社会主义传统,最适合以自身为基础,容纳并整合相互对立的前两种传统。更重要的是,不同的文化传统背后,包含有不同的制度安排和利益结构。例如,古典传统强调服从和勤俭,启蒙传统主张竞争和效率,社会主义传统更侧重协作和公平。所以,三个传统的互动与整合,也意味着要调整中国当前的利益格局,从而使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能够长期协作,促使当前中国的社会和解。

  假如抽掉社会主义传统,那么,我们将回到1949年以前;假如抽掉启蒙传统,则将回到清末民初;而反过来,假如排斥古典传统,那么,在全球化的环境中,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就难以建立。而且,海内外大中华的凝聚,也只有以古典传统为基础,才能避免意识形态的分歧。

  当然,以上所述,都需要一个政治前提,即在各个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抑强扶弱,进行有限度的斗争。也就是说,应该实施社会政治领域的宏观调控。

  应该说,这一切在理论上都是可行的——五星红旗所展示的政治架构,具有这样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允许大幅度的战略调整。


学习共同纲领所想(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哪些情形应认定为不合格党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