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增进成员之间协调—构建团结和谐班子的前提。
一个班子中,只要有一个人跟你较劲,许多事情就会不欢而散,搞不好团结。在现实中,班子成员中配合协调好的单位,班子就团结和谐,工作成效就显著。第一,互信是班子成员之间协调互动的粘合剂。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在一个班子里,如果每位成员都是互相信任的,大家处事处人就都容易,即使相互之间有什么误解,也可以包涵,一笑泯之。如果班子成员之间互相信任程度不高,大家就很容易相互猜忌,难以团结协作,可见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也是班子成员合作共事的基础。因此,我们班子每位成员都要培养和坚持以城待人,以德取信的良好习惯,相互之间要开诚布公合作。不打小算盘,不搞小动作,做到可信、可亲,要真正在思想上坦诚相待,消除戒备心理。实现同舟共济。在感情上充分尊重,相互理解,实现情感认同。在工作上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实现风雨无阻。这样班子才会产生巨大的诚信效益。即:你放心我安心,你安心我放心。第二,互谅是班子成员之间协调互动的润滑剂。班子产生内耗的原因从实践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角色上的差异性。班子成员由于分工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常常不一样。如果只相信自己不理解别人,各执一端,自以为是,甚至互相拆台,那就容易形成内耗。二是责任上的差异性。班子成员中有的负重要责任,有的负次要责任,负重要责任的很自然地想到要以自己为中心,希望其他成员积极配合,如果配合不积极,就会认为不支持自己工作。而负次要责任的往往重视自己的责任田,如果认为其他成员对自己的责任田不重视,就难以对其做到倾囊相助。三是方法上的差异性。班子成员在实践中养成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方法各不相同。有的注重理性,有的偏重于感性,有的擅长表扬鼓励,有的着重于批评鞭策,有的善于客观指导,有的则重视具体操作等。这些本来可以互补的方法,一旦彼此不愿适应,就会变得互相挚肘。四是作风上的差异。在班子成员中,有的讲究实际,不太注重形式,有的要求严格,雷厉风行,有的比较宽容,提倡自觉,有的比较坦率,直来直去,有的比较含蓄,只说三分话等。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班子成员之间工作差异过大,彼此之间就会产生矛盾。因此,我们班子每位成员都要善于换位思考,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容忍。各先敬一分,互相体谅、互相支持,各先让一分,共同营造团结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第三,互补是班子成员之间协调互动的营养剂。班子成员之间由于学识水平、知识结构、性格趋向、气质谈吐、人生经历、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差别,讨论和处理同一问题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如果不能实现年龄互补、知识互补、经验互补、性格互补、气质互补,就很难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聚集产生合力。要有群体意识,要重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功效,同船共渡。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体现自身的价值,做到在决策上积极献策进言,在工作上积极补位搭台,把精力放在对大局的把握和控制上,从而实现彼此间的相辅相成。第四,互助是班子成员之间协调互动的助燃剂。在班子建设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实在,叫做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一起垮台。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因此,班子成员之间应相互辅助,当其他成员遇到难题时,决不能袖手旁观,而要积极帮助其分析情况,优化方案,但要注意掌握好分寸和尺度,要把握好时机和方法,避免产生负效应;当其他成员出现失误或差错时,应主动、默契配合,在完成与其他成员分管工作有密切联系的工作时,要主动争求对方意见,争取对方的配合和帮助;当自己分管的工作与全局工作存在冲突时,要以全局的利益为重,主动让步,先共同完成紧急的和有利于提升整体形象的事宜。同时,班子成员之间还应加强合作。要努力保持各方面的协调一致,配合默契,主动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以保证全局工作目标必须顺利实现。当交叉性的工作出现失误时,主动揽过,承担责任,多做自我批评,班子成员之间只有工作上相互支持,政治上相互关心,生活上相互帮助,才能不断加深友谊,成员之间的关系才会密切、融洽,才能真正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共同增进班子团结和谐,共同推动刘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