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Fpg 響導中學留守兒童之家工作總結
我校充分認識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の重要性、緊迫性,加強了對留守兒童の管理教育工作,讓留守兒童把學校當成了自己の家。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
學校十分重視對留守兒童の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中層幹部為成員の領導小組,並以團總支、關工委、少先隊為成員の辦公室,具體負責留守兒童工作。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和討論我校留守兒童の思想道德現狀,制定相關の措施,安排相應の管理人員,確保留守兒童留得下、學得好、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健全制度,落實責任。
1、建立留守兒童個人檔案與成長記錄袋制度。
通過調查研究,摸清留守兒童の具體人數和基本情況,建立留守兒童個人檔案和聯繫卡,對留守兒童個人檔案和聯繫卡實行動態管理,及時補充、變更相關內容,每學年末做好留守兒童管理の交接工作。成長記錄袋收集學生學習、活動、日常行為表現、情感表現等材料,記錄學生發展過程中の有關評價,班主任及時將有關情況報告給家長。
2、建立“家校”聯繫制度。
為及時瞭解掌握各方面情況,有針對性の對留守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建立“家校”定期聯繫制度,代管家長每月進行一次家訪,每月與家長通一次電話,每學期給家長寫一封信。還鼓勵教師多走訪“留守學生”家庭,經常深入學生家庭,進行學習輔導,指導家長或親屬如何關心孩子。
三、開展各項活動,豐富學生生活
1、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採取“一幫一”或“多幫一”の形式,為留守學生選配了在職教師與他們結成對子,在生活上給予幫助,進行心理輔導,讓留守學生傾訴心中の苦悶,幫助他們排解煩惱,恢復自信,保持良好の心態,實行全程跟蹤教育。同時選配優秀學生和班隊幹部與留守學生開展生活學習互幫互助活動,讓他們成為知心朋友,在學習生活上互相幫助,在品德行為上互相促進,在心靈思想上互相交流,許多學生邀請留守學生到家裏做客或共度週末,感受家庭の溫馨。
2、開展豐富多彩の主題活動。學校以重大節日為契機,並側重於“留守學生”開展一些切實有效の活動:舉辦“關愛留守學生見真情”主題班會,開展社會調查活動等。每學期召集全校の留守學生開展一至兩次安全與法制教育講座,增強他們安全意識與法制觀念。節假日期間,組織留守學生開展集體活動,在學校設置親情電話,定期讓留守學生與家長通話交流感情;在留守兒童之家開展了圖書閱覽活動,問題娛樂活動;積極與鄉關工委聯繫,開展了留守兒童の愛心捐助活動等。
Fpg
Fpg
四、加強社會教育與學校、家庭構建教育網路體系。我們認為,教育工作絕對不僅是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の工作,它需要全社會の關心支持,協調配合。為了優化“留守學生”教育環境,我校堅持以社區教育活動為支撐點,學校、家庭、社會三者聯成一網路,形成教育合力,從而實現教育の最優化,我校首先做好家長の教育幫扶工作,經常利用家長會、家長委員會、學校開放日等活動形式,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掌握家庭教育の科學知識和技巧,真正有效地履行家長の監護義務。其次盡力淨化校園周邊環境,近年來,我校與八鬥鎮派出所,“110”報警中心及鎮治安室建立了“警、校聯動機制”,建立了校外巡邏隊,護送學生上放學,經常邀請相關人員到校進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這些工作の開展,使學校の教風建設再上新臺階,學生學習風氣日漸濃厚,學生違規違紀現象得到了根本抑制,“留守學生”更是受益匪淺,學科競賽、體育比賽、升學考試捷報頻傳,收到實效。
五、建設“留守兒童之家”活動室。
學校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留守兒童之家活動室,配備了電腦、親情電話、活動器材、圖書等設施設備。張貼了留守學生之家の各項管理制度和“家”の基本情況,使活動室充滿活力,為留守學生提供了交流活動の場所,使學生感到了“家”の溫馨與和諧。
總之,關於“留守學生”の教育,我校雖然做了大量工作,獲得了一些經驗,也取得了一定の效果,但隨著社會の不斷發展變化,我們也感到舉步維艱,單靠學校の努力,缺少大環境の支持,“留守學生”の教育問題將愈來愈難,現就我們感受較深の幾個問題提出與各位教育同仁商討:
1、由於“留守學生”人數較多多,學校和教師對他們の教育幫助、關愛顯得力不從心,學校和教師無法替代也替代不了家長和社會去履行本應由家長和社會承擔の教育責任。
2、家庭教育觀念錯誤,有の甚至與學校教育相悖,家長素質亟待提高,有の家長對子女要麼溺愛,要麼高壓,要麼放任,要麼簡單粗暴,給學校教育造成了很大の阻礙作用。
3、社會不良環境對他們の影響使學校教育大打折扣,賭博風氣の漫延,單親家庭の增多,拜金主義の盛行,校園周邊環境の混亂,暴力遊戲、色情網吧等給青少年の健康成長帶來了極壞の影響,使學校教育顯得蒼白無力。
4、工作做得較多,但是不注重資料搜集準備,許多工作做了以後沒有及時の整理成資料,這是我們以後必須要注意和改進の地方。
Fpg
Fpg 肥東縣響導中學
Fpg
留 守 兒 童 工 作 總 結
2011年10月22日
第2篇: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固镇县顾庄小学 2016年12月
顾庄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必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现就开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了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机构.为了切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及跟踪工作,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建立健全组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的机制,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大队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教导处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等教育.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健全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家访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制度》等.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儿童档案
要求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对班级的留守儿童开展了跟踪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等状况进行了再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开展关爱帮扶活动
为了让留守儿童健康全面成长,我校深入开展了关爱帮扶活动. 1、要求党员,教师与留守儿童建立\"一助一\"结对帮扶,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帮助他们,做好记录. 2、认真做好每月与留守儿童一次谈心活动,并做好记录,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以便更好地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3、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制度.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 4、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培训制度.我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5、建立健全评价制度,把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为对各级各类学校评价,检查的重要内容. 6、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 7、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
总之,我校留守儿童工作步入了正常化的轨道,留守儿童得到了应有的关爱,从而奠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进一步开展好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在成长,推进我校教育再上新台阶。
第3篇: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我校充分认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工作,让留守儿童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以团总支、关工委、少先队为成员的办公室,具体负责留守儿童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讨论我校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现状,制定相关的措施,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确保留守儿童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1、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制度。
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对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每学年末做好留守儿童管理的交接工作。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2、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建立“家校”定期联系制度,代管家长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还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学生”家庭,经常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学习辅导,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
三、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1、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为留守学生选配了在职教师与他们结成对子,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进行心理辅导,让留守学生倾诉心中的苦闷,帮助他们排解烦恼,恢复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实行全程跟踪教育。同时选配优秀学生和班队干部与留守学生开展生活学习互帮互助活动,让他们成为知心朋友,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品德行为上互相促进,在心灵思想上互相交流,许多学生邀请留守学生到家里做客或共度周末,感受家庭的温馨。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学校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并侧重于“留守学生”开展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举办“关爱留守学生见真情”主题班会,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等。每学期召集全校的留守学生开展一至两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他们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节假日期间,组织留守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在学校设置亲情电话,定期让留守学生与家长通话交流感情;在留守儿童之家开展了图书阅览活动,问题娱乐活动等。
四、加强社会教育与学校、家庭构建教育网络体系。我们认为,教育工作绝对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工作,它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协调配合。为了优化“留守学生”教育环境,我校坚持以社区教育活动为支撑点,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成一网络,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实现教育的最优化,我校首先做好家长的教育帮扶工作,经常利用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学校开放日等活动形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技巧,真正有效地履行家长的监护义务。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教风建设再上新台阶,学生学习风气日渐浓厚,学生违规违纪现象得到了根本抑制,“留守学生”更是受益匪浅,学科竞赛、体育比赛,收到实效。
五、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配备了电脑、亲情电话、活动器材、图书等设施设备。张贴了留守学生之家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家”的基本情况,使活动室充满活力,为留守学生提供了交流活动的场所,使学生感到了“家”的温馨与和谐。
总之,关于“留守学生”的教育,我校虽然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我们也感到举步维艰,单靠学校的努力,缺少大环境的支持,“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将愈来愈难,现就我们感受较深的几个问题提出与各位教育同仁商讨:
1、由于“留守学生”人数较多多,学校和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帮助、关爱显得力不从心,学校和教师无法替代也替代不了家长和社会去履行本应由家长和社会承担的教育责任。
2、家庭教育观念错误,有的甚至与学校教育相悖,家长素质亟待提高,有的家长对子女要么溺爱,要么高压,要么放任,要么简单粗暴,给学校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3、工作做得较多,但是不注重资料搜集准备,许多工作做了以后没有及时的整理成资料,这是我们以后必须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留 守 儿 童 工 作 总 结
2013年6月22日
第4篇: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委员会
关于2011年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我社区把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来,认真组织开展社区留守儿童教育系列活动,在活动形式、活动内容上不断深化和提高,有力地推动了社区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社区占地面积**平方公里,现有住宅楼***栋,平房**栋,现有居民**户***人,社区登记留守人口***人,留守儿童***人。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
一是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社区党工委把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结合社区中心工作,统一安排布置,明确责任,检查督促,适时调整,做到了年初有计划,活动有安排、有记载,年终有总结。
二是成立了社区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工委书记担任,全面协调社区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成员由社区妇联专干、居委会主任及居民小组长等人员组成。利用社区资源,形成合力,确保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正常开展。
三是开展留守家庭摸排与调查,实行动态管理。我社区居民多为八冶职工,因工作需要,大多数家庭中的男性都在外地施工, 1
只有春节期间回家,平时家中常年留守的就是妇女与儿童。另外,因社区楼房多为老楼,而且还有一部分平房,出租房屋较多,尤其来金打工、就读的外籍人口大多居住与我社区,这部分人是留守儿童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积极展开留守家庭的摸排与调查,并实行动态管理。
四是成立了社区留守儿童之家教育机构。为加快社区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完善留守儿童思想教育体制,进一步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我社区利用市民学校、家长学校,举办了以科学发展观、文明习惯养成、科普宣传教育、禁毒宣传教育、健康教育讲座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提升了留守儿童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养、科普知识、法律意识、环境保护理念。另外,按照省、市、区有关工作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建设***社区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之家是依托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开展的,中心下设居家托养服务站、托养照料服务站、技能服务培训站3个服务机构,内设照料室29间,康复室、工辽室、活动室、书画室、图书阅览室、医疗保健室、技能培训师、电脑工作室、盲人按摩室等各种功能室12间。还设有150平方米的餐厅1间和230平方米的多功能室1间。提供给留守儿童之家的房间面积63平方米,内置书架2个、课桌10张、凳子20把,另外由省、市妇联提供电脑、电视机、DVD机、电子钢琴、书刊、文体器材等物品。满足了辖区内广大留守儿童家庭学习和受教育的需求。
(二)加强留守儿童校外活动阵地建设.一是加强留守儿童教育阵地建设。依托社区文化中心活动阵地,充分整合辖区教育资源,社区建立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站,因地制宜地设立留守儿童之家、道德教育实践基地、留守儿童法制教育基地等留守儿童活动场所,开展活动2次。
二是加强“家长学校”阵地建设。为进一步发挥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创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社区特邀请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员到社区担任校外辅导员,对广大留守儿童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今年举办家长学校教育2期。
(三)组织开展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社区党工委、妇联组织辖区广大留守儿童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4月份,在社区院内组织开展了留守儿童大型科普宣传活动;5月份,下发通知,在辖区内开展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征文活动;6月份,邀请居住在我社区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给留守儿童开办讲座一次;同时,依托“五城联创”工作,开展留守儿童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留守儿童之家教育实践活动,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三、存在的不足
一是因我社区正在建设的老年服务中心还未交工,内部设置的留守儿童之家硬件建设还不能完全到位,制约了社区开展留守儿童的教育及日常活动。
二是我辖区内无中小学校,社区无法邀请到非常正规的心理老师开展留守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
三是我社区居住的留守人口绝大部分以打工或做小生意为生,家长自身文化程度较低,不大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也不与社区进行交流和沟通,造成对社区开展的各项留守之家活动不予理解和支持,形成了隔阂。
四、今后的打算
一是加紧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之家硬件设施,争取在8月份正式开展留守之家活动。
二是积极与市区各中小学校联系,聘请老师到社区开展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
三是努力消除留守居民的心理隔阂,加强宣传、加大服务,让每一个留守家庭都能感怀到社区的温暖。
****年十二月十七日
第5篇: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育才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嵩县育才希望小学位于碧波荡漾的陆浑水库西岸,库区乡政府所在地,现有教师24名,教学班12个,在校学生近500名。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地域经济现状,许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造成我校有近200名留守儿童。为了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留守学生工作教育及留守学生相关活动,要让他们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培养了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现将我校“留守儿童之家”情况工作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县乡两级政府高度重视我校留守儿童工作,去年7月,经过多方努力为我校“留守儿童之家”捐赠图书、体育器材、电脑等,价值2万余元。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组织研究和讨论我校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现状,制定相关的措施,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确保留守儿童留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1、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制度。
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对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每学年末做好留守儿童管理的交接工作。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2、建立“代管家长”队伍,推行“代管家长”制度。
建立起由班主任组成的代管家长队伍,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导。学校通过例会,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到代管家长队伍中去,承担留守学生的监护职责,做留守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让留守学生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优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
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学生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
弥补留守学生亲情的缺失;
3、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情况等;
4、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队干部、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学生邻居与其“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
5、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三、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1、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为留守学生选配了在职教师与他们结成对子,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进行心理辅导,让留守学生倾诉心中的苦闷,帮助他们排解烦恼,恢复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实行全程跟踪教育。同时选配优秀学生和班队干部与留守学生开展生活学习互帮互助活动,让他们成为知心朋友,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品德行为上互相促进,在心灵思想上互相交流,许多学生邀请留守学生到家里做客或共度周末,感受家庭的温馨。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学校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并侧重于“留守学生”开展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举办“欢度国庆朗诵比赛”,开展“毛笔字、绘画”等比赛活动,举行“致父母一封信活动”等。本学期召集全校的留守学生开展师生交流活动,增进师生感情。节假日期间,组织留守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在学校设置亲情电话,定期让留守学生与家长通话交流感情。
四、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配备了电视、电脑、亲情电话、活动器材、图书等设施设备。张贴了留守学生之家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家”的基本情况,使活动室充满活力,为留守学生提供了交流活动的场所,使学生感到了“家”的温馨与和谐。
回顾本学期我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虽在进行但仍存在很多不足,还有不到位的地方,人力投入还不充足。今后,我们将会更加努力地去做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
嵩县育才希望小学2013.11
第6篇: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私渡镇廷水小学
“留守儿童管护中心”工作总结
我校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摸清现状,分析实情。
留守儿童大致分为四类:一类祖辈监护型,即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形式,属于此类的约占38%;二是父母单方监护型,就是由父亲或者母亲一方监护,约占52%;三是亲朋监护型,既由亲戚朋友代为监护,约占6.3%;四是单亲或孤儿的约占3.7%。“家庭教育的缺位”、“父爱母爱的缺失”、“沟通交流的缺少”、“有效监护的缺乏”,使得“留守儿童”的情感、心理、生活、学习乃至人格都出现诸多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了教育均衡公平。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不仅是对他们个人成长的关爱,而且是对国家社会负责的体现;不仅是对不断发展劳务经济的支持,也是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更是学校“育人至上、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内在要求。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1、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制度。
我们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对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变
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2、建立“代管家长”队伍,推行“代管家长”制度。
建立了由班主任、科任教师组成的代管家长队伍,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导。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建立“家校”定期联系制度,代管家长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还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学生”家庭,经常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学习辅导,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
三、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1、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为留守学生选配了在职教师与他们结成对子,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进行心理辅导,让留守学生倾诉心中的苦闷,帮助他们排解烦恼,恢复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实行全程跟踪教育。同时选配优秀学生和班队干部与留守学生开展生活学习互帮互助活动,让他们成为知心朋友,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品德行为上互相促进,在心灵思想上互相交流,许多学生邀请留守学生到家里做客或共度周末,感受家庭的温馨。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学校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并侧重于“留守学生”开展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举办“关爱留守学生见真情”主题班会,举行“我是家里的小主人”演讲比赛等。
四、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
总之,关于“留守学生”的教育,我们中心校虽然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我们也感到举步维艰,单靠学校的努力,缺少大环境的支持,“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将愈来愈难,现就我们感受较深的几个问题提出请领导关注:
1、由于“留守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校和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帮助、关爱显得力不从心,学校和教师无法替代也替代不了家长和社会去履行本应由家长和社会承担的教育责任。
2、家庭教育观念错误,有的甚至与学校教育相悖,家长素质亟待提高,有的家长对子女要么溺爱,要么高压,要么放任,要么简单粗暴,给学校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3、社会不良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大打折扣,赌博风气的漫延,单亲家庭的增多,拜金主义的盛行,校园周边环境的混乱,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使学校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社区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社区儿童之家工作计划
教案模板儿童之家
县妇联儿童之家工作汇报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