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对坚决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坚决确保粮食安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系统部署,向全国发出了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的明确信号,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
十三五期间,我区三农工作快速发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累计向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地投入资金××万元,实施帮扶项目×个,带动×.×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帮扶地全部脱贫摘帽,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安排的脱贫攻坚任务;农村深化改革工作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环卫市场化全覆盖城镇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持续推进,全面完成大棚房违建别墅等专项整治任务;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保持全省、全市领先,全区贫困发生率持续保持为零,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社会治安形势和群众安全感指数处于历史最好水平。这五年,党的三农政策得到广大农民衷心拥护,农村群众三感不断得到提升,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突出成效,为全区应对各种风险考验,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十四五期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XX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区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融入新格局,全面建设强省会高品质城区的关键五年。2021年省委、市委陆续出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为我们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行动指南。我们必须在乡村振兴上开好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区工作的重心,坚持进一步巩固拓展对口帮扶地脱贫攻坚成果,纵深推进城乡产业融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当好乡村建设的示×者、领头雁,奋力推动实现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为云岩开启跨越发展、富民强区的新征程提供三农稳定支撑,让广大农村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市委强省会总体部署,坚持把做好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向深入推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新机遇、注入新活力。
(二)主要目标。到2021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建设闯出新路;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取得显著成效,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大体均衡,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村改革持续推进;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取得新进展,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
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实现美丽宜居乡村。
(三)基本原则。坚持X管农村工作,建立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结合我区实际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和成熟模式。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二、重点任务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帮扶成果同帮扶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行动
1.推进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有序衔接。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要求,延续、优化、调整现有帮扶政策,在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兜底救助类政策,继续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继续强化实施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不断增强脱贫人口内生发展能力。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资金重点用于特色产业发展,探索公益性资产保值、经营性资产增值的管理机制,加快实现输血被动式帮扶向造血自主性发展转变。保持常态化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干部重点帮扶特殊困难群体的机制总体稳定。逐步实现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度,推动三农工作重心转移。
2.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充分发挥教育、卫健、民政、社保、应急等多部门对因病、因残、因灾等因素导致生产生活严重困难户联动监测预警作用,建立健全返贫致贫风险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合理确定监测标准,精准掌握监测对象收入情况,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要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坚决杜绝贫困发生。持续跟踪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健全控辍保学机制,实行农村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持续稳固脱贫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