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4使用输血器时,输血前后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入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前一袋血输尽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6.6.5输液附加装置包括三通、延长管、肝素帽、无针接头、过滤器等,应尽可能减少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
6.6.6 输液附加装置宜选用螺旋接口,常规排气后与输液装置紧密连接。
6.6.7 经输液接头(或接口)进行输液及推注药液前,应使用消毒剂多方位擦拭各种接口(或接头)的横切面及外围。 6.7输液(血)器及输液附加装置的更换
6.7.1 输液器应每24小时更换1次,如怀疑被污染或完整性受到破坏时,应立即更换。
6.7.2 用于输注全血、成份血或生物制剂的输血器宜4小时更换一次。
6.7.3输液附加装置应和输液装置一并更换,在不使用时应保持密闭状态,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完整性受损时都应及时更换。
6.7.4 外周静脉留置针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宜随外周静脉留置针一起更换;PICC、CVC、PORT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应至少每7天更换1次;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内有血液残留、完整性受损或取下后,应立即更换。 6.8导管的拔除
6.8.1外周静脉留置针应72h~96h更换一次。
6.8.2应监测静脉导管穿刺部位,并根据患者病情、导管类型、留置时间、并发症等因素进行评估,尽早拔除。
6.8.3 PICC留置时间不宜超过1年或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
6.8.4 静脉导管拔除后应检查导管的完整性,PICC、CVC、PORT还应保持穿刺点24h密闭。
7、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原则 7.1 静脉炎
7.1.1 应拔除PVC,可暂时保留PICC;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 7.1.2 将患肢抬高、制动,避免受压;必要时,应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 7.1.3 应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的变化并记录。 7.2药物渗出与药物外渗
7.2.1 应立即停止在原部位输液,抬高患肢,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 7.2.2观察渗出或外渗区域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变化及关节活动和患肢远端血运情况并记录。
7.3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
7.3.1可疑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时,应抬高患肢并制动,不应热敷、按摩、压迫,立即通知医师对症处理并记录。
7.3.2应观察置管侧肢体、肩部、颈部及胸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及颜色、出血倾向及功能活动情况。 7.4导管堵塞
7.4.1 静脉导管堵塞时,应分析堵塞原因,不应强行推注生理盐水。
7.4.2 确认导管堵塞时,PVC应立即拔除,PICC、CVC、PORT应遵医嘱及时处理并记录。
7.5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可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拔除PVC,暂时保留PICC、CVC、PORT,遵医嘱给予抽取血培养等处理并记录。 7.6输液反应
7.6.1 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停止输液,更换药液及输液器,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并保留原有药液及输液器。 7.6.2 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 7.7输血反应
7.7.1 发生输血反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畅,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保留余血及输血器,并上报输血科。 7.7.2 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
8、职业防护
8.1针刺伤防 针刺伤防护操作按GBZ/T 213执行。 8.2 抗肿瘤药物防护
8.2.1 配置抗肿瘤药物的区域应为相对独立的空间,宜在II级或III级垂直层流生物安全柜内配置。
8.2.2使用抗肿瘤药物的环境中可配备溢出包,内含防水隔离衣、一次性口罩、乳胶手套、面罩、护目镜、鞋套、吸水垫及垃圾袋等。
8.2.3 配药时操作者应戴双层手套(内层为PVC手套,外层为乳胶手套)、一次性口罩;宜穿防水、无絮状物材料制成、前部完全封闭的隔离衣;可佩戴护目镜;配药操作台面应垫以防渗透吸水垫,污染或操作结束时应及时更换。
8.2.4 给药时,操作者宜戴双层手套和一次性口罩;静脉给药时宜采用全密闭式输注系统。
8.2.5 所有抗肿瘤药物污染物品应丢弃在有毒性药物标识的容器中。 8.2.6 抗肿瘤药物外溢时按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a)操作者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b)应立即标明污染范围,粉剂药物外溢应使用湿纱布垫擦拭,水剂药物外溅应使用吸水纱布垫吸附,污染表面应使用清水清洗;
c)如药液不慎溅在皮肤或眼睛内,应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
d)记录外溢药物名称、时间、溢出量、处理过程以及受污染的人员。
第5篇:静疗小组管理体系及工作制度
静疗小组(IV Team)管理体系及工作制度
一、静疗小组管理体系
1.IV-Team由护理部直接管理。
2.IV-Team组长负责成员吸纳、运行制度、认证培训、质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各类会诊案例的整理和收集、培训方案的制定和落实、成员考核等具体事务,并做好全年计划及年终总结等。
3.IV-Team由三个小组长主要负责各组的标准操作流程(SOP)的制定和实施、疑难护理问题的解决、静脉治疗专项质量的监控、静脉治疗持续质量改进、静疗相关新知识新进展培训、撰写静疗相关论文等。
4.IV-Team小组成员负责本科室静疗质量监控及培训、问题反馈等。
5.专家顾问团是智囊团,负责跨学科疑难问题的解答。组长不定期邀请相关学科讲者来培训IV-Team成员。
二、静疗小组工作制度
基于静疗小组的管理体系,为进一步提高静疗小组的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现制定以下具体工作制度。
1.IV-Team定期举行静疗相关培训,周期每月2次?由培训组负责相关事宜。
2.IV-Team组员定期对本科室护士进行静疗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新入科护士的培训与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