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科技推动。以粮食、果蔬、水产、农机科技示范基地为依托,引进试验农业优新品种xx只以上,推广农业新技术xx项以上,深入实施农业“三新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高产增效创建工程等,发挥新品种、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提质增效作用。优化生产。推广高效植保、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小麦条播、粮食烘干等新机具,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快xx、锦溪、张浦、淀山湖、陆家等镇区域性粮食低温烘干中心建设,确保xx、锦溪在水稻收获期能投入使用,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提升粮食品质。对接市场。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创品牌、拓市场,加强地产农产品推介与“触电上线”,协调扩大地产农产品与本土电商平台的合作;以海峡两岸(xx)农产品展示展销会为标杆,定期举办地产优质农产品市民见面会、时鲜果蔬品鉴会等,优先推介“三品”认证农产品;加快推动园区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有一个互动微信号、有一个品牌标识、有一句宣传标语、有一个生产基地、有一套标准流程、有一个体验场所“六有”规范的建立,深入开展产品评比与品牌推介;以品种丰富、品质优良的农产品和愉悦体验、购买便捷的服务为目标,积极推动“互联网+”农产品流通新体系,推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五、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按照“区镇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者负第一责任、社会共治是补充”的原则,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突出监管机制。按照《xx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方案》,进一步强化落实“定对象、定人员、定任务”的网格化监管工作要求,完善全市监管检测三级机制,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应用点位采集、过程监控等信息化手段,完善对质量安全监管员的效能考核,强化履职尽责机制。突出监管重点。全面落实《xx市农业投入品管理意见》,健全农资经销网点,提高农业生产投入品的统购统销、集中配送比例,从源头上把好农业投入品关。大力培育可溯主体,逐步建立健全从餐桌到田间的追溯机制,加强关键节点控制,特别是要建立完善产地准出制度。突出盲区覆盖。不断延伸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手段、提升监管能力,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形式,加强对农业种养外来户、转包户、小散户等主体及私屠滥宰等行为的全面监管与专项整治。突出诚信建设。完善涉农信用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并开展好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信用信息采集,实施信用评级,实现相关信用信息网上录入和可查询目标,推进“诚信受益、失信受制”。突出社会共治。提高工作的透明度与开放度,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提高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认知水平。畅通举报渠道,落实奖励办法,完善社会监督,形成社会大众“我知晓、我参与、我举报、我引路”的良好局面。
六、提升党建工作和队伍建设水平
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以落实“四项机制”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学习型、服务型、法治型组织建设,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做好“践行‘三严三实’,我为‘xx服务’做什么”专项教育活动的承诺践诺工作,并结合“农友xxx”服务品牌的提档升级,不断改进我委作风建设,不断提升农业部门形象。进一步完善《工作绩效考核方案》,严格对照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细化检查督导举措,对“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实施问责,倒逼人人履职尽责,不断提高效率效能建设水平。进一步优化人才选拔任用机制,特别注重青年人才的锻炼培养,充分调动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创性,探索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有机会、有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