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是冲刺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五年,是xx镇健全生态文明体系,提升生态经济效益,争创“绿色发展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的攻坚突破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抓住关键,明晰思路,至为重要。“十三五”发展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xx镇优化发展思路,确立“生态立镇”战略的五年。五年来,xx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经济总量不断增加。xxxx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xx.x亿元,比xxxx年增长xx.xx%;财政总收入xxxx万元,比xxxx年增长xx.xx%;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x万元,比xxxx年增长xx.x%。
2、特色发展不断凸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建成省级农业特色精品园x家、x市级优质农产品基地x个、现代名优农产品运营基地x个、中药材和优质果园等基地x个,临海市农业龙头企业x家。xxxx年,农民人均收入xxxxx元,比xxxx年增长xx%。着力挖掘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红杉湿地旅游逐年火热,游客逐年倍增,南丰古遗址的发现提升了xx的文化底蕴。精品民宿渐入正轨,xx碧水湾农耕文化节、大型水上闯关季,桂花、油菜花、水蜜桃、猕猴桃等花果采摘节等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乡村生态旅游业呈现加速发展势头。
3、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深入推进水源地安全隐患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业面源污染整治、水土流失整治等生态环境“五项整治”,强势推进“双清”、“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等专项行动,水源地风险隐患基本清除,农村环境卫生和溪流河道保洁实现了常态化管理,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创建精品村x个,中岙成为省美丽宜居示范村x个。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
4、集镇面貌不断改善。完成《镇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明确了镇区发展思路。以“一村、三路、四桥”为重点的集镇建设项目使镇区功能更加完善,具有生态风情的特色小镇初具雏形。建成了省放心农贸市场示范单位——xx农贸市场,结束了xx多年的“马路市场”历史,并以Sxxx省道(xx段)整治和虎山路文明示范街建设为重点,建立了“路长制”,不断完善日常巡查管理制度。
5、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推进教育共同体,提升教学质量,上重点高中和普高人数不断创新高。着力办好民生实事,高塘水厂顺利完工,通村道路不断修缮,xx个村完成康居工程。成功创建x市卫生强镇,省级文明村x个、x市级x个、临海市级x个。社会保障和“两险”参保率进一步提高,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福利事业同步发展。“平安xx”基础不断扎实,社会和谐稳定。
“十四五”规划
新形势,新常态,xx要牢牢把握发展新趋势,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克难攻坚,
(一)“十四五”时期xx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坚持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xx特色发展的主要方向。坚持“生态立镇”理念,打好“生态牌”,念好“生态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适度、有序发展旅游、休闲、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将“绿水青山”转化为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
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xx特色发展的基础支撑。深入推进“清洁家园”、“五水共治”等活动,持续开展环境整治,完善生态环境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加强群众生态环保意识教育,健全生态文明制度。
坚持把解决民生、民富问题作为xx特色发展的根本出发点。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夯实三农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民生环境。增强农民群众市场经济意识,拓宽农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xx特色发展的源动力。解放思想,紧跟时代,加强发展意识教育,重点是树立村级干部队伍的创业、创新精神,营造创优争先氛围,把思想统一到发展集体经济、增加群众富裕度、推进新农村建设上来,加快xx特色发展。
(二)“十四五”时期xx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特色,以发展生态经济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x最美乡村”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干部队伍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为保障,为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而努力奋斗。
(三)“十四五”时期xx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
到xxxx年,工业总产值增长xx%,实现平稳发展;财政总收入,实现翻番;三产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农业现代化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集镇功能进一步强化,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民主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x最美乡村”建设初具规模。
(三)“十四五”时期xx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1、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
(1)夯实生态保护基础。持续推进水源地安全隐患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业面源污染整治、水土流失整治等生态环境“五项整治”;新建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继续推进河道整治,完善生态修复系统;全面推进垃圾减量化处理模式,健全农村环境和河道常态化管理制度。
(2)提升生态经济效益。以胜坑、溪下、南丰、中岙四站为主线路,推介“红杉湿地、古村落、古遗址、农业观光、美丽乡村”五张名片,串点成线,串珠成链,打造“最美乡村”旅游带;借助民宿发展第二波契机,整体规划,完善基础,规范秩序,做大精品民宿,做优高端民宿,让xx老百姓也能分享生态“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