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工作总结报告(3)

2021-10-25 18:33

  13.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坚持自治为基,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X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推动村X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会议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维护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特别法人地位和权利。14.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强化法律权威地位。加强普法教育和法治宣传,进一步调动农村干部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将政府各项涉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建立健全乡村调解、区县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推进农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建设和谐乡村。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15.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坚持德治为先,让德治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广泛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农技员、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培育和美家风、醇美乡风、尚美民风。深入宣传道德模xx、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16.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及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强化农村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规xx交通、民爆物品、消防等领域安全管控。依法打击农村非法宗教活动,持续整治私建乱建庙宇、滥塑宗教造像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农村反邪教警示宣传教育,挤压邪教生存空间,防xx和抵制邪教在农村发展蔓延、侵害群众。17.加强农村基层X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基层X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围绕建立X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着力引导农村X员发挥先锋模xx作用。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注重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X员干部到村任职,选优配强村X组织书记。建立健全关爱帮扶基层干部制度,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村干部待遇,全面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18.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改善、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深化农村路网养护体制改革,提升农村公路管护能力和水平。加快城乡水务一体化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建设,依托城乡供水水厂和骨干水源工程,积极开展农村集中连片规模供水工程建设,提高供水质量,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提升农村供电薄弱区域电网能力,推进城乡用电均等化、供电服务现代化。推动天然气、煤气设施向乡村延伸。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继续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提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强村级文化体育、公共照明、应急广播体系等服务设施建设。19.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围绕“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庄亮化、环境美化、生活乐化”目标,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机制,有效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有序推进垃圾收运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环卫一体化建设,实现农村垃圾应收尽收。加强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利用市政管网收集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建立与常住人口相匹配的财政投入机制,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第三方服务向农村延伸。鼓励农民按照《贵阳市镇(乡)村建筑风貌导则》的要求对现有农房进行外立面改造,达到同一村寨房屋屋顶、外墙、门窗、庭院围墙风格协调,颜色协调,外观协调。支持集体经济组织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改造建设民宿、创客空间、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场所。20.统筹农村生态发展。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好退耕还林还草、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等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和饮用水源保护,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推进城乡水生态文明创建。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乡村绿化行动,全面保护古树名木,实行林长制。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21.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药化肥减量“零增长”行动,打击违法违规使用禁限用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等行为,推广生物农药、天敌等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研发推广可降解农膜。加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六)发展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文明行动

  22.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入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新时代xx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农村群众感X恩、听X话、跟X走。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兴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和诚信建设,增强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广泛开展对X和国家有忠心、对父母长辈有孝心、对社会有爱心、对伙伴有诚心、对发展有恒心、对自己有信心的“六心”教育。23.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强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建设,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改善农村文化服务设施,丰富农村文化业态,活跃农村文化市场,公共文化资源重点向乡村倾斜,扶持一批文化产业示xx村、优秀演出团、特色文化产品。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进万家等活动。24.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广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加大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加强农村档案工作,抓好名镇名村志、特色志等编撰。三、保障措施

乡村振兴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工作总结报告(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关于全镇镇村干部作风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