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八年级历史教学教育心得体会范本(2)

2021-11-05 16:01

  本次活动追求方法牵引、点拨提升、和谐发展的目标;从高考试题命题思路、高考试题分析评价、高考阅卷评分和20xx年高考第一轮课堂教学复习的角度,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探讨高中新课程改革、新高考要求和发展趋势与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三者的有机结合,寻求促进高三历史教学和备考有效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天上午是由国家高考命题专家组历史试题命题专家郝老师作了《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命题原则与发展趋势》。这个报告从命题的角度来探讨新课改的理念,强调“课改引导高考,高考推动课改”。历史新课程的三大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考查的内容上,强调是历史课程知识而不是历史教材知识;考查的内容与教材的内容不一定有点对点的直接的联系;考查的目标更侧重于思维能力的考查,而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这就要求老师要用课程观去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新课程观背景下,强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成为必然,体现课改理念,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将以往考查知识为重点扭转到对考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

  郝老师提醒我们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历史常识、史观的考查。

  2、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制度及其背景、社会变迁中的历史背景。

  3、用各种方法激活考生思维:包括深入法、特例法、换例法,尽量将问“是什么”变为问“为什么”。

  4、学科内综合试题的试题结构: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小切口、大跨度的布局。试题能力与目标:突出历史认知能力的考查,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辨证的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选修模块:范围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考核目标侧重于历史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力的考查。

  第一天下午由华中师大一附中的陶涛老师作《xx年文综历史高考回顾与展望》的报告。先对xx全国卷分析试题特点:

  1、完成传统高考的平稳收官;

  2、彰显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精神3、实现重点、热点问题的科学考查;

  3、关注中国历史,强化史学功能。最后对教学、备考提出建议与反思:

  一、探索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有意义的专题。

  目前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知识点的堆砌,在教材外,无节制地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史实,于是出现多种教材同时用,新老教材结合上等情形。“在新课标下,基本知识点的确定比较困难。在考试测量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对此加以缓解,并且这些方法也符合注重能力考察的要求。探索有效的教学设计,实质是把握历史学科的功能,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掌握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设计有效的专题。另一方面,高考命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即结合时下中国发展的热点话题,运用历史知识加以阐释,以形成正确的认识。如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卷37题以“民本”与“民主”为切点,探究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希望引导大家形成认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然有自己的特色,单纯的仿效西方是行不通的。因此,理性看待时事热点,从历史的角度正确考察当下发展问题,是备考中专题设计的重要依据。

  二、贯彻新课程理念,在互动探究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常规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用结论解释结论,用概念阐释概念,以致学生知识固化,不善迁移。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概念、结论活化理解,灵活运用。

  2、每堂课每个专题要有清晰的思路,明确的思想,用思想(观念)引领课堂,激发学生思考和共鸣,最后能用这种思想(观念)解决问题。

  3、题海式的训练应该被摈弃,指导学生写论文等形式可以尝试。一方面命题人一直没有放弃以小论文形式入题考查(新课标卷评价材料中西方崛起的观点);另一方面写论文的训练方式有很多优点,符合新课程理念,因为在论文写作中学生参与了整个探究的过程,找材料、论证、写成文字报告并相互协作等。

  4、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已成当务之急。最重要的是史观和史学研究新成果的了解和运用。例如,一线还有不少教师在讲述中国外交史的过程中,一边用“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已经被弃置的理念讲近代史,一边又用“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体系”的理念贴标签,二者相互纠缠,让学生莫衷一是,无法形成理性的认识。简单且有效的办法是发掘高考题的`引导功能,将各种类型、各种专题的高考题加以整合,就可以形成很有意思的新专题。

  三、培养考试能力,在教学备考中渗透学科技能培养。

  第二天上午由参与xx年高考评分阅卷的蒲丽萍老师做《由高考评分细则看应对策略》

  制定评分细则的基本原则

  1、原则上与标准答案一致。每道题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比照评分标准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

  2、整分原则:只给整数分数。

  阅卷评分的基本要求

  1、多评制;

  2、误差控制;

  3、回评制。

  结论:相对稳定、公正、公平原则下的高校选拔人才。

  学生存在问题:基础不牢,历史概念模糊不清。审题不准,能力欠缺。

  (1)、对概括等能力要求做不到,只能照抄原文。

  (2)、对题意理解不到位:要求领会对秦汉隋唐统一强盛的作用,结果在谈关中周边地区产生的消极不利影响。

  (3)、表达能力差;非术语较多。民贵君轻被表达为“民为大,君为小”,“民比君大”,“民权大于君权”。

  (4)、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差,答题没有层次,有的跳跃性大,条理不清。

  (5)、思维不活,不能从不同角度发散思维(政、经、思文、对外)。

  三、教学建议

  1、转变观念:选拔、学生。

  2、教学中渗透新课程要求,突出新材料、新情境(选材视野开阔,思路大而立意深远)。

  3、体现课改理念,基础、能力与方法并重,考查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天下午,东湖中学和x中学的两位中学的老师上了2堂高三复习课,两位老师都注重研究新课标,从明确课标和考纲要求开始,在注重理解概念的同时,分析、掌握主干知识中的可考点;结合主干知识,分析相关热点问题。

关于八年级历史教学教育心得体会范本(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1年电子琴教师教学多篇心得体会精选范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