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党员干部诵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八篇【一】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在敌人的威逼下宁死不屈,“为国牺牲”成为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在最美好的年华逝去,他们留下的则是一封封载有他们最浓厚情感的书信,这些书信汇成了《红色家书》——一封封为了国家而书写的信件。见字如面,这一封封书信透过铅字向我们传达着它们主人的故事与情感。
《红色家书》,书写的是壮志未酬的无奈,读懂的是寄希望于后人的殷切期盼。“壮志未酬奈何天”话尽了每一个年轻壮士的无奈。在最美好的年纪失去生命留下雄心壮志未能实现实属无奈,但生命虽逝,壮志未逝,“还有后来人”是他们不灭的希望,让儿女继承自未完成的共产主义事业,让革命取得胜利成为他们的共同选择。
《红色家书》,书写的是未能孝亲的遗憾,读懂的是为国牺牲的义无反顾。“白发双亲,未能奉养”,道尽了每一个牺牲的烈士的遗憾,垂垂老矣的父母,蹒跚学步的儿女是他们最大的牵挂与不舍。但“英勇就义——壮!壮!壮!宁死不屈,烈!烈!烈!”成为了他们的共同心声,即使有着不舍与牵挂,但为了国家,仍一往无前,甘愿化作革命道路上的一道曙光。
《红色家书》,书写的是身陷囹圄的残酷,读透的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心。“纵有垂天翼,难脱今夜险”,写尽了每一个年轻的战士所面临的残酷现实。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他们身陷囹圄;为了国家前途,他们危在旦夕。但“朝阳翌日红光艳,胜利预兆出彩霞”是他们每个人都坚定的信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是他们的无上光荣,他们始终坚信胜利是属于共产党的,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可以牺牲一切。
《红色家书》,一本值得读的书,只有读懂了烈士们背后的故事,读透了每个人物的家国情怀,才能真正领悟这本书的寓意,才能理解共产党员四字的光荣与责任,才能更好的为了国家事业而奋斗!
2021年党员干部诵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八篇【二】
打开《红色家书》,褐色的纸张仿佛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向我们慢慢展开历史的画卷。阅读每一篇家书,行里字里句句啼血,没有一篇是表达自己想要活下去的愿望,而重在对自己的儿女同胞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期望,表达自己对中国光明未来的坚定,他们身上蕴含着钢一段的.精神,用自己的铁肩担负着中国的未来。让人不禁思考,一个人在国家处于危难之时,能够爆发出多大的力量?
李大钊先生参与了不可计数的变革,最终造择了一条能够真正挽救中国的道路,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当中。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救亡图存的运动之中,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反动分子张作霖的围追下,被捕进监狱。在写下一篇遗书告同胞们需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需实现中华振兴富强后,从容不迫地迎接了死亡。先生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将自身的名利安危抛之于脑后。舍生而取义者,应为如此吧。
每封家书中少的不过寥寥几行,多的也仅有几百字而已。可每行字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身上沉重的担子,感到他们坚如磐石的信念,他们本应和我们一样,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会感到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可是什么令他们变得在死亡关头依旧临危不惧,依旧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是什么让他们能够将自身安危抛于脑后,将国家将人民挂在心间?
翻开历史画卷,弥漫着一股令人心惊的铁锈味和血气,可当抬头远望时,是否能看到那些远去人物的身影?是否能感到心灵的一阵悸动?是否能感到血液为此沸腾?历史终将过去,任何人物都将在时间的车轮下湮灭,可革命烈士的身影不曾远去,他们的精神存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刻在每个人的骨子中,融于每个人的血脉中,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推动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永夜初晗凝碧,中国沉睡在暗无希望的黑夜中时,一些人觉醒了,以身作烛,以微小的光茫,点亮国家的曙光,结束了漫长的黑夜。梦复千秋星垂野,现抬起头来,仍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指引我们前行。
2021年党员干部诵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八篇【三】
我怀着对党深厚的感情,对那个年代仁人志士深深的敬意,细细品读了《红色家书》。从那百余份浸透着满满柔情的家书中,我不但感受到了战火的记忆、无穷的思恋、殷切的祝福、亲情的温暖,还感受到了人生的哲理。
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微信,没有手机,没有短信的年代,亲人间感情的交流与寄托只能依赖家书,就像杜甫的诗中所描绘的那样“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见家书在那个革命战争年代是多么的珍贵,亲人的一次相会,一个转身,可能就是永别,因此那个年代的人更加珍惜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现代人每天疲于应付着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开口闭口都离不开一个“忙”字,常常在不知不觉间忽略了亲人间的感情和交流,时光如梭,莫让亲情成遗憾!
品读《红色家书》,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先辈的敬仰和怀念,还教育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真诚 、包容、幽默、不斤斤计较、理解,这些都是先辈们通过《红色家书》向我们传递的正能量,做到了这些你会发觉一切的不同,平时遇事多进行换位思考、多想想对方的感受,这真的很重要,最重要的还是要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