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心中有民,就能做到严以用权。心中有民,就是要爱民敬民、亲民为民、取信于民,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始终坚持心中有民,作决策、抓工作、办事情时才能多想群众利益、多听群众意见,知民之所思,察民之所虑,帮民之所需,缩短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永远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只有始终坚持心中有民,才能增强公仆情怀,情系群众、融入群众,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有始终坚持心中有民,才能做到多办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彻底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下大气力解决彻底人民不满意的问题,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关心特殊困难群体,解决贫困地区和人口的困难,努力让更多的困难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一句话,只要始终坚持心中有民,就能做到严以用权。
始终坚持心中有责,就能做到严以用权。心中有责,就是要时刻牢记肩负使命,始终做到兢兢业业、勤勉干事、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只有始终坚持心中有责,才能形成秉持恪尽职守的宝贵品格,增强责任认识,强化担当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办急事。只有始终坚持心中有责,才会迸发出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主动寻找克服困难的具体对策,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只有始终坚持心中有责,才会自觉弘扬开拓创新精神,践行拼搏奉献的价值追求,苦干实干、甘于平淡,不骄不纵、不懈不怠,真正把党的事业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一句话,只要始终坚持心中有责,就能做到严以用权。
始终坚持心中有戒,就能做到严以用权。心中有戒,就是要心有所畏、言有所慎、行有所止、清廉自守,时刻牢记修身律己,始终做到严格自我要求。只有始终坚持心中有戒,才能严守纪律红线,筑牢廉洁防线,真正把纪律挺在前面,时时亮起党纪的红灯,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为人。只有始终坚持心中有戒,才能把住权力界线,秉持公心、依法依规、阳光操作,知所循、知所守、知所惧,正确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以权力的规范运行取信于民,更好地将权力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只有始终坚持心中有戒,才能夯实道德底线,坚持修身与齐家并重,塑造优良的人格操守,培育美好的家风,任何情况下都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带动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形成风清、气正、心齐、事成的优良氛围。一句话,只要始终坚持心中有戒,就能做到严以用权。
践行三严三实个人心得体会通用范文8篇【六】
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古人讲,“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公生明廉生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战略方针,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成和拥护。依法治国深得人心,崇尚的就是“依法行政,依宪治国,严格执法,严肃执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就是对严以用权很好的诠释。这句话出自北宋包公,包公一生刚直不阿,执法如山,敢唱“黑脸”,百姓高呼“包青天”,历代此类官宦不计其数,但象包公那样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光照千古的“青天”却是十分稀少,包拯就是严以用权的典范。包青天的称号其实是在包拯担任县衙时期老百姓喊出来的,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地方官吏。包拯最辉煌的功绩是他在出任开封府尹期间,审出了发生在宫中的一件惊天大案——狸猫换太子案,替宋仁宗皇帝找回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从而飞黄腾达。皇帝为了感激包拯,先是赐尚方宝剑,无论处理什么辣手案件,都如同皇上亲临一般。其次就是应包拯请求,特制比一般官员官帽更长的长翅。主要是包拯个头矮,目的是让别人离他远一点,以此来敷衍包拯个矮。宋太祖赵匡胤发明这种官帽目的是什么呢?一是让官员区别于一般百姓,当官就要有当官的样子,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二是便于群众监督,迫使官员自觉接受监督。三是上朝时候避免说悄悄话,严肃朝廷纪律。
严以用权,就是要检验党员干部坚持用权为民,大公无私。“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则民不敢愣,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是清朝无极知县郭久礼为官箴言。朱镕基总理经常引用这些经典,经常批评人,敢于批评人,嘴边上常挂着:“要做到自己屁股上没有屎。只要你行得正,坐得端,就敢于揭发社会上的歪风邪气。”朱总理可谓是我们当代党员干部中严以用权的典范。为官者必须秉公执法,凭良心做事,否则,就会留骂名一身,甚至遗臭万年。宋代包公在铡包勉之后,面见嫂娘时,苦口婆心的一段话,更是耐人寻味“对人严对己宽情理不当,我若是念私情将包勉来宽放,岂不是下压百姓,上欺君王,留一个骂名,后辈传扬”。历史上像包公这样的清官不在少数,他们视名誉为生命,对净化社会风气、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起到了引领作用。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严以用权,权为民用。习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一丝一毫不能私用。我们党员干部,应当把秉公用权作为底线,时刻做到公私分明,确保公权行使不越轨、不谋私。
严以用权,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保证权力不滥用,关键是增强党员干部执行制度、遵守法规的自觉性,没有这个自觉性,再完善的制度法律也没用。有些人把权力当成自己牟利的工具,只能说他正在向黑暗走去。早晚会锒铛入狱。要弄清楚滥用权利的自由和丧失人身自由的关系,坚决不干那些事后让人后悔莫及的事情。要知道自己拥有的权利是组织信任,群众拥护的结果,一定要加倍珍惜。主动邀请周围的群众监督自己,使自己在法律框架内合规合矩地行使权力。常言说,多一个人约束规范自己,对自己而言只是一小步,而对整个民族和国家而言却将是一大步。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权力可以使人高尚,也可以使人堕落;既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秉公用权,可以造福人民;以权谋私,就会祸国殃民。能否做到两袖清风,公开、公平、公正地运用权力,是关系到“留英明一世,还是存骂名一身”关键问题。“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其实,人生就这么简单。有一首歌叫“醒来”,这首歌词写得非常好, 从生到死有多远?呼吸之间;从迷到悟有多远?一念之间;从爱到恨有多远?无常之间;从古到今有多远?笑谈之间;从你到我有多远?善解之间。言简意赅,意味深长。不要眷恋权利,在其位就要珍惜岗位,人们给的权力就要努力为人民服好务,没有权利了,也别去影响别人,老老实实当好一介公民。更不要迷信权力,不必刻意崇上,只要自己行得正,做得端,老百姓会对你有个正确的评价,就会拥护你,别人也咋地不了你。行使权力要光明磊落,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心诚,努力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