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全力打造红色“加速度”人社党建新品牌,连续两个季度被评为党建“插旗亮牌”红旗单位,局机关党委获评xx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一是以理论武装夯实政治建设。局党组开展集体理论学习10次,各党支部开展“三会一课”学习10多次。创新打造“春风习习-初心书苑”,组织各类干部培训xx场xxxx余人次。开展人社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获xxxx年度x人社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优秀组织奖。二是以党建引领凝聚合力。严格执行局党组工作规则和议事决策制度,局党组召开党组会议xx次。启动“红色指数”信息化系统建设,实施智慧党建工程。将稳就业保民生、三项培训工程等重点工作纳入党建督办。三是以服务基层锤炼党性初心。组建“暖企”党员先锋服务队,走访xx多家重点企业开展“送补贴”“送政策”“送服务”活动。创新实施红色组织力提升“百人行动”,对接服务全市xxx多家重点企事业单位、社区党组织xxx多次,指导推动x家企业、行业协会建立党支部。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xxx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零跑动或最多跑x次,占总数xx%。四是以监督执纪强化作风建设。全面配合市委第三巡察组巡察工作,高质量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高质量完成机关机构改革后党支部换届选举。深入开展“行风建设”人社“一号工程”,对全市人社服务窗口开展明察暗访。建成人社舆情监测平台,筑牢人社领域意识形态“安全防线”。打造强势人社宣传品牌,“五邑人社”微信公众号关注量突破xx万人。五是以鲜明导向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突出表扬一批“抗疫先锋”模范,以此作为干部提拔任用、晋升级别、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加强领导干部个人事项等报告报备工作。用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等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
二、xxxx年工作计划
(一)全力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一是持续做好“稳就业”工作。优化就业政策体系,狠抓“促进就业九条”贯彻落实。加强就业形势分析和研判。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提升劳务协作水平,加强与东西部扶贫、对口支援和其他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区的对接合作。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力度,促进多形式就业。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二是深化创业带动就业。高质量举办“乐业五邑”创业创新大赛、创业加速营、大讲堂系列活动。开展创业孵化基地品质提升行动,加快构建以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创业创新园为核心的“一园多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体系,同步推进大广海湾(台山)人力资源生态园、xx开平市文旅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实施农村电商“百园万站”推进行动,扶持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农村电商产业园、农村电商学院。三是提升就业实名制应用水平。推动与市场监管、统计、税务等部门之间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扩大就业实名制数据覆盖面。建立数据交叉比对机制,提高就业形势监测和分析能力,保障就业专项资金使用安全。建立全市企业用工监测机制,打造线上、线下的企业用工数据统计分析平台。
(二)扎实推进“三项工程”向纵深发展。一是做优做强“粤菜师傅”工程。结合xx侨乡文化特色和农旅资源禀赋,高标准开展粤菜技能人才培育、标准体系建立、粤菜创业扶持、技能扶贫协作、农餐旅多产业融合、对外交流合作等工作,推动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二是做大做专“x技工”工程。推动院校提质升级,深化校企融合发展,优化技工院校专业规划设置。大规模开展企业职工适岗培训、以工代训和重点群体技能培训,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大力培育选拔一批年轻、拔尖技能人才冲击世界技能竞赛。三是做细做精“南粤家政”工程。加快南粤家政综合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和运营。大力开展居家、母婴、养老、医护四个重点培训项目,加快完善家政服务标准,着力构建诚信管理平台,打造“安心家政”服务品牌。
(三)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是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规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实施意见,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办法,并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做好单位缴费比例过渡全国标准和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持续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退休“中人”按新办法计发养老待遇。巩固和推进职业年金实账积累。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管理。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规范完善被征地农民资金分配。二是用好失业保险基金支持就业创业措施。按照省的统一部署,推进失业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延长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实施期限至xxxx年x月xx日。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延续实施失业补助金政策,落实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发放。三是完善工伤保险制度。落实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实习生、新业态从业人员等八类非劳动关系特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制度。xxxx年x月x日起,我市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将调整至省级统筹八类行业基准费率标准执行。创新工伤预防培训方式,不断降低工伤事故发生率。探索以政府招标的方式开展工伤保险与商业保险联合调查机制。做好工伤保险长期待遇调整,建立健全工伤康复精准发动机制。四是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联合公安机关协商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反欺诈合作制度机制。常态化做好社保基金非现场监督工作。加大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奖励办法的宣传力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缺口预警和运行风险预警。五是深化社保卡“一卡通”创新应用。建立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持续深化第三代社保卡应用,开拓非接触、非对称认证应用场景。贯通实体社保卡和电子社保卡的应用范围,探索粤港澳大湾区“一卡通”服务,推进社保卡跨境应用。
(四)加快构筑人才集聚新高地。一是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深入推进“湾区人才”工程,完善出台我市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项目资助管理办法,搭建粤港澳大湾区(xx)人才交流对接平台,推进省市人才共建项目。深化产业人才引育,编制《xx市急需紧缺产业人才目录》,加强人才供给基地合作交流,组建人才举荐委员会。二是建设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深入开展博士博士后人才“政产学研资”融合行动,搭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平台。举办x“众创杯”博士博士后创新赛、百名博士xx行等系列活动。建设和完善博士和博士后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实施“产业工程师集聚”计划,深入推进职称“牵引”工程,开展“青苗计划”“精英计划”和“大师计划”等梯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行动。三是持续优化人才服务。依托xx市人才安居乐业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大湾区国际人才服务窗口服务水平。开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xx行活动。开展流动人员档案信息化工作,力争逐步实现档案资料影相化、电子化管理。大力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深化扩容提质六大行动,建设xx特色“三支一扶”工作品牌。高标准运营xxx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