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垃圾分类调查报告参考范文【一】
一.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
了解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研究大学校园内有效地垃圾分类措施。 2.调查范围:
x商学院北津学院。 3.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对大学垃圾分类情况抽样调查,调查校园不同区域的垃圾分类设置。 4.调查时间及事件:
2010年12月20日:调查分类垃圾桶设置情况。
2010年12月21日:向学生以及后勤人员发放调查问卷。 2010年12月22日:调查结果汇总。制作统计数据表。
2010年12月23日:完成调查报告,征求相关老师更改意见。 二.调查结果 发放问卷数:200
第一个表格表明在受调查184人中有30人满意校内的垃圾分类措施,50人不满意,108人觉得一般。
第二个表格表明138人觉得有必要在校内设置不同种类的垃圾分类设施,我们可以看出近一半的人对学校现有垃圾分类设施一般,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有必要在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种类的垃圾分类设施。可见大学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成为实现垃圾分类的客观阻碍之一。
从第三个表格可以看出68人有分类丢垃圾的习惯,78人偶尔有丢垃圾的习惯,42人没有分类丢垃圾的习惯。可见大部分学校有一般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行为,还有小部分人则没有。
第四个表格表明有3/4的人没有将垃圾分类回收的习惯。可见大学生还没有垃圾回收的意识。主要是嫌麻烦,回不回收无所谓。所以加强思想上的教育尤为重要。 第五个表格反映出大学生对垃圾分类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可见大学生对垃圾分类有基本的了解。
第六个表格可以看出垃圾分类困难主要是同学们自己的意识不强,其次是学校的垃圾分类措施不完善。
第七个表格和第八个表格说明近3/4的同学希望学校增设垃圾桶并表示愿意遵守学校相关规定,可见同学们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是很高的。
三.问题及思考
总的来说,大家对垃圾分类的现状不是很满意,大家都看到了现行的垃圾分类制度存在无问题。大家有分类意识,但意识欠缺,加上其它客观因素使得分类措施无法得到落实。垃圾设施的不统一使得分类意识逐渐削弱。
四.解决建议
1. 校园设立分类垃圾桶
2. 分类垃圾桶的改革。总体来说,垃圾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有机质
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由于大学校园里各个区域分类比较明显,因此在各个区域里产生的垃圾种类也不同。所以我们在设立分类垃圾桶时,可以根据不同区域产生的垃圾种类来设立不同的垃圾桶。
3. 由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组织在校园内进行宣传。调查中显示,高校学生
虽然是高素质人群,但是由于专业的限制,平时并不接触最基本的环境知识,所以对于垃圾可否分类,如何分类并没有足够的知识。这也是分类中最大的瓶颈,因为缺乏知识就不可能做到所有人都进入垃圾分类的行列,给分类增加了很多困难。
大学生垃圾分类调查报告参考范文【二】
调查目的:通过展开地区垃圾分类情况调查和考察,调查各地方垃圾分类情况,从中了解如今社会垃圾分类情况,并思考本质上思考问题所在,尝试寻求解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的过程。
一、实践前期
活动前的准备,在20xx年x月3日我们就开会讨论,明确主题,调研方向,访问对象和具体分工等关键事情,为我们即将开始的实践活动坚实基础。
外出调研前,我们先准备调查问卷,以及问题的制定,以及做好明确分工和分组,作简单的礼貌培训;一同到达目的地后根据组长所分配任务,去调查访问;
大学垃圾分类调查:
受调查人群为学生,校内清洁工以及垃圾站工作人员,同时我们也参看某些工作人员工作流程,亲身感受他们的工作以获得更多的资料。同时我们也派发调查问卷,尽量注意分发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院的同学以获得多方面的信息。
xx公园
受调查人群为观光旅客,公园游客,公园内的清洁工,一些公园管理等,针对公园人流量大的特点,游客身份有多重等特点,我们不仅安排大量的调查问卷,设计更多的问题,以各种方式与访问对象交流,以或更多的信息。
xxx小区
受调查对象主要为一些家庭以及小孩,通过访问了解人们在家里,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父母在垃圾分类上是否为孩子树立模范,对孩子的教育有没注重过这些方面,孩子有没真正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等等,有助于我们了解进行垃圾分类的困难所在。
大学xx新村的小食店
受调查对象是店员、店老板,访问了解老板对不同垃圾分类是否支持,愿意出一份力;店员在垃圾分类的情况;
后期数据分析处理: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身份,不同地方的人群分派调查问卷以确保调查的平衡性。其中我们派发400份调查问卷,回收390份。
在其间我们的调查首先发现,人们对垃圾分类概念甚为模糊,很少进行垃圾分类,一般是一概扔掉。调查中发现大约占52.08%会在进行垃圾分类,但这大多局限与可卖为和不可卖,作为废品分开。
然后我们发现,许多人连一些基本的知识不了解或不注意到。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一道有关垃圾分类常是的题目:“即黄色垃圾桶装什么类型的垃圾。”结果显示,只有我们所调查的390人中人,只有30人即占33%是能准确回答问题。如下图所示:
1:金属易拉罐;2:硬纸板;3:废报纸;4:玻璃器皿。
这其中向我们显示出,人们对垃圾分类的知识还有进一步提高,甚至即使有垃圾分类这样的回收分类机构,碍于人们的不了解和疏忽,远远未做到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