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读书《孩子:挑战》读后感范例精选

2021-11-22 10:10

  怎样养育子女,已经成为我们共同的课题。我们第一次获得父亲/母亲这样的角色。如何和子女相处,我们毫无经验。虽然我们的父母成功的把我们养育大,但是不代表他们的那一套方法,如今依然适用于我们的孩子。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孩子:挑战》读后感范例精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孩子:挑战》读后感范例精选【一】

  当老师近20年,做母亲十几年,我曾得意于自己的知之甚多,甚至轻易地对别人指手画脚。可是读完《孩子,挑战》这本书,我却悚然一惊,仿佛听到有人当头棒喝:你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吗?我不得不给出否定的答案。

《孩子:挑战》读后感范例精选

  为什么?因为我的所知,不过靠比孩子多读了几年书罢了,我并没有因此而避免了母子之间的争战。反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在抱怨他不听话,他在埋怨我不讲理,相看两相厌。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呢?请你随我一起走进《孩子,挑战》吧!

  这本书的作者鲁道夫德雷克斯,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他开创性地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发展为一系列实践方法,在西方教育界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书中最妙的地方就是有大量的案例,即使不懂心理学,也能够实操。可惜,书中的案例大多针对青春期之前的少年,因此本书对小学生家长最有助益。当然,若是宝宝只有一两岁时,家长就读到此书,那简直是育儿宝典啊!这本书对我的启发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把责任还给孩子。

  在你家有没有这样类似的情景,每天都在上演,就是只要孩子一...你就会...

  小学三年级时,儿子的作业成为每日闹剧的导火索。只要他超过十点没有写完作业,我就会发火。抱怨他的磨蹭,怨恨他的晚睡,担心他的身体。儿子从开始的惶恐,慢慢变得麻木,而作业依然天天很晚。就这样对峙了半年,作业横亘在我们中间。他不是不写,就是要先玩儿够了,再熬夜写。无策之下,我不得不放手,只能祈祷每天的作业少一些。

  什么时候开始,作业不再写到很晚了呢?大概是自从发现写作业到很晚,并没有影响到他的成绩后,我的注意力终于不再焦灼的时候吧?

  当年我不明白,为什么我的督促、鼓励、批评、责备都不如放手管用。现在读了《孩子,挑战》之后,我终于知道了原因,是我的焦虑,替代了孩子的成长。

  那年,孩子从普通校转入一所重点校,为了避免被拉下,暑假中我就带着他读书、写日记,自然对他在新学校的一切无比关注。家长群中,老师发的消息,就好像一次次警报。数学全对没有他,语文出错有他,英语默写终于全对了……这样战战兢兢的一天过后,可想我对孩子的态度。所以只要他的作业不能不按时完成我就焦虑,我惩罚他不能游戏,他回报我拖拖拉拉,反正作业是妈妈的事。就这样,我用所谓的虚荣心,破坏了孩子对作业产生责任感的机会。

  幸好,我最终败下阵来,现在作业的事情,我只是稍加提示,至于什么时候写完,那是你的事情了。目前看来效果良好。

  2、不要有权利之争,不做一个控制狂家长。

  也许是当老师久了,我发现自己总有个忍不住“指点”别人的毛病,而受此害最深的大概就是儿子了。因为在我眼里他总是有各种小毛病,所以穿哪件衣服、读哪本书、选择哪个兴趣班,我都要插手。

  并且教训起孩子来,更是一套一套的。他刚学弹琴时,总是高高兴兴。但是在我对他的错误表现不满、在我批评他不刻苦练习后,他对于钢琴的兴趣骤减。于是每个周五的钢琴课,成为我们俩个的拉锯战。他总是以各种借口拒绝上课,而我要在电话里上演从和风细雨到暴风骤雨的独角戏。读完这本书,我终于意识到对“权利”的争夺,才是我们两个冲突的根本。因为我看重钢琴课,他就一定对着干。而我呢,只要他去就行,无论是哭着吵着还是闹着。唉,控制狂真是要不得。

  3、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跟据归因想对策。

  在《孩子,挑战》一书中,作者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每一个孩子调皮、不守规矩、做坏事的原因。其实,孩子们只不过想要得到父母的关注,寻找安全感和归属感罢了。一个不停地打扰妈妈做事的孩子,也许只是想妈妈陪他玩儿。而一个故意欺负妹妹的男孩,也只不过是因为被妹妹夺走了在家庭中的地位而已。我们要学会努力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然后满足他的心理需求,错误的行为自然就会渐渐消失。

  总之,这本书值得所有为教育孩子而困惑的家长读,适用于所有想当合格家长的人。虽然就像没有一种药能包治百病,也没有一本书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只要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定能天天向上。

《孩子:挑战》读后感范例精选【二】

  《孩子 挑战》这本书是我目前为止读过最有用的一本书。书中每一章节里都有一些真实鲜活的人物事例。孩子与家长之家发生的事,细节动作语言都是真实生活的反映,很贴切很生动。再加上对事物的分析讲解以及解决办法都对我们有指导意见。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如何更好的给予孩子爱和自由,是我们家长的必修之课,也是不断追求学习的目标。这本书通过实例讲解生动的阐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如何做到平等和尊重:以及如何更有效的应对孩子的各种状况。让孩子尊重规则、承担责任、赢得合作,这是我们家长面对的永恒挑战。

  本书具体阐述了孩子不当行为的表现以及背后可能的目的,也给出了指导意见。例如四个错误目标:过度关注、权力之争、进行报复、自暴自弃。然后通过好多章节具体分析这几种情况。这些在大部分孩子身上也普遍出现。很多事例也有我和孩子的影子,也是在我身上经常犯的错误,下面就几个事例简单分析一下。

  我经常在孩子犯错以后立即指出孩子的缺点,没有给他继续尝试的机会。如:孩子希望自己洗手,我会觉得自己洗手会弄湿衣服或者把水弄的到处都是。我就对孩子说:“正正,你自己别洗手了,不然会弄得到处都是。”结果是我帮他洗了手。本来他想自己洗手,他有能力自己洗,我却通过语言及行为打碎了孩子想自己洗手的意图。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带来的感受,孩子却因此受挫。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空间。一次做不好没关系,可以让他不断尝试,给他更多的信心,他会自己做的很好。

家长读书《孩子:挑战》读后感范例精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观看《交通安全第一课》知危险会避险心得体会多篇精选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