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里不知为什么我的眼睛湿润了。毕竟,自由永远是最幸福的,也代表着自我价值的实现。每个人都有这种被需要,使自己有重要感。
影片中最为精彩的一幕是,他在狱警办公室里他关上房门打开麦克风**“费加罗的婚礼”。监狱里所有的人都震惊了。他们第一次在这个特殊的地方欣赏到了**的美丽。虽然他们不知道是什么**,但他们感受到了**的美力和精神的自由。**美得美,有点心痛,让心不再有围墙,不禁让我眼睛发热。
安迪则露出一种带有胜利感的微笑。他利用自己在监狱中的价值观和从中获得的信任,让朋友们再次感受到自由——哪怕只是一小会儿。
最重要的是安迪为监狱建立了一个图书馆。为了拿到第一批书,他连续六年每周写一封信。然后他每周加两次,在安迪入狱的第二个十年里,图书馆开张了。
我认为这是他为肖申克建造的精神家园,这让他的囚犯时刻感受到精神上的自由。自由在他们心中,只属于你。
汤姆的出现使他认识了杀害他妻子的真正**。他积极地抱怨,但被监禁了。当他从牢房里出来得知汤姆被杀时,我想他会绝望的。然而,他选择了希望,因为他从未放弃希望。他准备越狱,临越狱的前一天,他和瑞德的谈话非常耐人寻味。安迪反思他的错误。他必须为他妻子的死负责。
他嘲笑自己不公平的过去,但他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瑞德看到的是绝望。他告诉瑞德:事实上,选择很简单,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临别时他要瑞德为他办件事,其实他是为朋友种下了生的希望。
而瑞德也正因为对朋友的承诺,而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安迪最经典的一句话是:“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不能达到,也不能触摸,那就是希望,只属于你”。诚如安迪所言,监狱的围墙可以约束我们的身体自由,甚至制度化的东西也可以约束我们的精神自由,但只有希望不能放弃。
失去希望的生活是灰暗的,没有生气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
安迪的心中一直就没有放弃对自由的希望,而且他也一直在为自己的希望努力着——每天晚上都要用那个小锤去挖瑞得认为六百年也挖不穿的墙壁。对于里得和布莱尔来说,他们放弃了希望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在他们看来,希望只能让自己更痛苦,甚至认为希望是痛苦的根源。一个人能在19年痛苦的牢狱生活中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信仰?
所以他成功了,夺回了自己的自由。
也许人生本身就是一个监狱,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是被社会“体制化”的产物,不是经常有人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我要说的是“身不由己,心由己”。“虽然我们没有翅膀,但是我们不能放弃飞翔的梦想。”
小学生《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参考范文【八】
暑假期间,无意中看了一部电影,却令我记忆犹新,很受震撼,它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这部电影讲的很现实,“不会像童话世界一样”是主人公瑞德说的,它用监狱来把人性的丑恶揭露的半隐半实。一开始的杀人犯十分疯狂,把罪名怪在安迪身上并不会有负罪感,监狱中的同性恋者,出狱后上吊自杀的老布,涉及脏钱买卖的狱长,和情夫上床的妻子,一幕幕扎心的画面,一个个丑陋的现实。
但是,主人公安迪一直抱有希望,他说:“希望是一个好东西。”他没有放弃,他用希望凿了一个可以逃出监狱的道路,新创了自己的人生。安迪一直对自由抱着希望,而狱长诺顿却用人权威胁他,最后自己饮弹而亡。
“这里每一个人都没有罪”多么可笑,马上就要证明安迪是清白的那一刻时,狱长为了自己的利益把汤米杀了,汤米该死又不该死,如果汤米不会犯罪他也不会来这,也不会有事实的揭陋。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安迪的才华,他很会理财,入狱前是银行的副总裁,才华横溢,前途无限,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取了短暂的“保护”。我不禁觉得,脑子好是多么外挂的事情,不动武力,动脑力,给人一种很帅的感觉。
一直到最后的结局,也没有说明两位主人公后来到底怎么了,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留给人无限的回味和想象。留给我的就是两个词:希望和坚持。在困境中,也要对未来充满希望,并且再小的努力也要坚持,终有一天,你会收获你想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