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抛开过度开发渔业资源的角度,来看港口对渔业的影响。经过港口的发展,无论其环境保护方案有多完美,都会对海洋生物环境带来影响,而且港口工作时产生的粉尘、船舶机舱废水、冲洗水、初期雨水、生活污水、含油污水以及生活垃圾等各种污染物,都会影响当地海域的生态环境。而且,在中国人口增长的条件下,舟山岛的开发也慢慢饱和,必会自岛内向岛边缘进发,假若为了增加经济效益,建设港口与建设房产就会发生冲突,毕竟港口的垃圾污染、环境污染都不适合居民居住。此外,港口易建不易拆,高装码头是舟山港普遍使用的一种码头,假若该港区的使用年限到了,这个地方拆卸后,地基下的桩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且舟山港有部分港区的年代比较久远了,新旧交替必然会发生,但现在还是单纯的只想着建设而不为未来翻新重建等问题考虑,那么就实在有点目光不够远大了。
因此,舟山港现在面临着发展带来的挑战——是按原来的港口继续发展,还
是在这之上进行多元化建设,减少环境、人口居住等的负担?经过30多年的建港高潮,我国近岸还能开发的岸线已经十分有限了。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所以离岸式深水码头便在此应运而生。
离岸式深水港,顾名思义,最大的特点是离开内陆或是较密集的人口集聚地域,在海上以小岛等区域为依托建立起来的港口。而港口向离岸、深水化发展是适应船舶大型化的主要对策之一。据了解,我国福建、山东、辽宁沿海及宁波、舟山地区基本属岩基浅埋型的海岸,有6个吞吐量过亿吨的大港和众多中小型港口,它们是国内、国际运输的重要枢纽,这些港口对停泊大型船舶有一定的限制,进而限制运量。建设现代化的离岸深水港是开发国家宝贵深水岸线资源、解决沿海港口通过能力不足和适应大型深水专业化泊位的必然选择。最著名的代表则是上海的小洋山港区。
我们可以对小洋山港进行分析。洋山港西北距上海市浦东新区芦潮港约32公里,南至宁波北仑港约90公里,向东经黄泽洋水道直通外海,距国际航线仅45海里,是距上海最近的深水良港。到2021年,洋山港布置集装箱深水泊位50多个,设计年吞吐能力1500万标准箱(TEU)以上。洋山港港区规划总面积超过25平方公里,包括东、西、南、北四个港区,按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自2002年至2021年分三期实施,工程总投资超过700亿元,其中2/3为填海工程投资,装卸集装箱的桥吊机械等投资约200多亿元。到2021年,洋山港将拥有30个深水泊位,年吞吐能力达1500万标箱,可使上海港的吞吐能力增加一倍。此外,其中的东港区是远东最大的成品油中转基地,规划建设1900米长的油品码头作业区,而北港区、西港区为集装箱装卸区,是洋山港的核心区域规划深水岸线10公里,可布置大小泊位30多个,可以装卸世界最大的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货轮和巨型油轮,全部建成后年吞吐能力可达1300万标箱以上,约占上海港集装箱总吞吐量的30%,单独计算可跻身世界第五大集装箱港。
洋山港的优势在于:具备建设-15米水深港区和航道的优越条件。洋山海域潮流强劲,泥沙不易落淤,海域海床近百年来基本稳定。能确保船舶航行及靠离泊安全。对自然条件基本无影响,能维持原有水深,而且大小洋山岛链形成天然屏障,泊稳条件良好。工程技术经济可行。工程水域地质条件良好,具备建港条件;符合世界港口向外海发展的规律。
由此可以看出,洋山港具有的巨大优势与潜力。然而,离岸式深水港自身所具有的难题,也是为何其至今还不能完全代替近岸式港口的原因。建离岸深水码头,对研究人员几乎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而且任务复杂而艰巨。传统的重力式结构和桩基结构基本不能直接采用。因为重力式结构存在断面庞大、投资巨大和施工困难、难以保证质量等问题,而桩基结构则受施工期难以稳桩,使用期桩基受力难以满足要求等制约。在岩基浅埋深水码头构造、设计、施工及材料等方面存在技术瓶颈:缺少岩基浅埋条件的码头结构型式;缺少结构构造措施的关键技术;缺少成熟的计算方法;缺少控制施工精度的关键技术、离岸深水港泊稳技术、沿海港口深水航道选线及设计主要参数技术、风暴潮对港口水陆域及航道安全影响的技术、港工自密实自养护抗裂型耐久混凝土技术等各项重要关键技术都尚未完美地解决,因此,我国离岸深水港的发展被科学技术限制在了较小的区域内,不能普遍应用于各种地方。
不过,从自然条件来看,舟山拥有得天独厚的深水岸线资源,构成全国唯一的外海深水岛群。适宜开发建港的深水岸段有54处,总长279.4公里,占全国的18.4%;其中水深15米以上岸线198.3公里,水深20米以上岸线107.9公里,港口资源可建码头泊位年吞吐量超过10亿吨,舟山海域航道畅通,港域宽阔,锚泊避风条件优越,多条国际航线穿境而过,是我国建设大型深水港的理想港址。
因此,舟山建设离岸式深水港的自然条件已经满足,而且如此优良的环境也能弥补许多技术上的难关以及减少建设后维修的力度。而且有了离岸深水港,我们的港口就能停泊更大型的船舶,我国岸线资源不足的现状也会得到缓解。
离岸深水港能否快速发展依靠的则是其是否符合国家的政策,是否得到国家的支持。而在去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准设立舟山群岛新区,这是我国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重庆两江新区后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由此可见,舟山具备了建设离岸深水港的先决条件,在确定其重大的贡献后,必定会得到国家的厚望与大力支持。
而作为舟山未来的经济中心,舟山群岛新区则会成为离岸深水港的经济辐射的起源。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国家从战略高度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有利于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影响力;有利于科学开发和保护海岛海洋资源,促进国家海陆统筹发展。中央关于“十二五”规
划的建议中,专门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百字方针”,发展海洋经济首次列入国家中长期规划重点。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能够加强港口物流、船舶工业、清洁能源开发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海洋产业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海上能源、海洋矿产、船舶工业、海洋装备工业等实力,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战略高地,拓展浙江省乃至我国东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的空间。根据规划,舟山群岛新区定位是建设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和建设群岛型花园城。在产业中将加快船舶工业的整合提升,重点发展海洋工程、特种船舶和船舶配套产品制造,建设好浙江船舶交易市场,建设佛教文化旅游胜地、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加大对渔业的转型升级扶持力度,打造全国重要的远洋渔业基地,提升精加工水平使舟山成为渔业强市;综合开发风能、潮汐能、波浪能等新能源;建设海洋新能源综合开发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