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功利心理。“功利心”、自古有之。当今社会的政绩工程、形式主义,将功利心理“彰显”的比比皆是。我们中有当人也是保着功利心去干工作的。有的拈轻怕重,任务来了挑肥拣瘦,争着唱“主角”,不愿“跑龙套”;有的有希望、有利益的时候干得很欢,没指望、没利当的时候就推诿躲避;有的干一点事就希望得到回报,刚到一个新岗位就琢磨再上一个新台阶,两年不动就有想法,三年不提就有失落感;有的自认为干得不错,付出很多努力。满心期望组织有所回报。不计得失、甘于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也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革命老人徐特立曾经说过:“参加其产党就意味着无条件无保留地献身革命,而不是为了达到什么个人目的,不是为了个人的地位,报酬和享受。”党章要求“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已特殊的利益。“党员8条义务第3条提出:“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做贡献。”想一想战争年代,我们很多地下党员宁死不出卖组织,断头仍坚信主义,决不被一己私利所折服,是何等的信念、气节、骨气!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化小我为大我,常思贪欲之害,常以奉献为荣,在对待个人利益得失上应该有更高的境界、更好的风范、更自觉的行动。
(三)思想脆弱,主要是“三个经受不住”:
一是经受不住艰难困苦的磨练。繁重的工作、紧张的生活使我们倍感艰辛,倍感劳累,倍感压力。于是有人开始打起退堂鼓,想当“逃兵”;有人向往过轻松的日子,总是琢磨着换一个舒适的环境,舒服的岗位;有人不愿肩上压担子,大项任务能躲则躲,能推则推;有人一累就叫、一苦就跳,苦累面前缩手缩脚向后撤。贪图安逸享乐,经不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磨难,就不可能培养面对艰辛、跨越艰辛的毅力和韧劲。人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向往舒适而回避艰辛,有的人甚至把艰辛仅仅当作某种特定条件下迫不得已的事情,认为在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的今天,再也不必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炼了。这样的人显然没有真正理解艰辛的内涵以及对于人生的意义。其实,多数时候导致身心倦怠的主要原因不是艰难本身,而是我们对各种困难的不当认识,使困难无限放大,而引起心理上的畏惧,因此,我们要常常告诚自己,不论什么时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它去迎接它,把承受艰难看做人活着必须付出的代价、把各种磨难当成人生必要的营养,把多吃苦多受累当成多一份机缘和幸运。
二是经受不住挫折逆境的挑战。今天我们讲挫折逆境,无非就是因工作失误和自身不慎受到批评处理、自认上你莫属的职位失手了,期望值很高的愿望落空了、再加上家庭变数、生活困难和夫妻矛盾等。面对诸如上述的所谓挫折逆境,我们有的同志要么心灰意冷,情绪一落千丈;要么怨天尤人,劳骚满腹;更有甚者把困难当借口向组织要挟提条件。这些思想情绪都是很不应该、很不正常的,都是自私、偏执、狭溢的内心世界的反映。挫折逆境对于强者来说是笔丰厚的财富,对于弱者却是万丈深渊。如果我们能把挫折和逆境看作是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如果我们能清醒地认识到挫折逆境是客观存在的,是一时的;如果我们能把挫折和逆境看作是一次磨练自己的机会,勇敢面对,积极地应战,那么,我们肯定能在挫折和逆境中愈挫愈勇,迎来曙光,迈上新的台阶。
三是经受不住人生关口的考验。人生重要关口的考验是常有的、形形色色的。能不能经受得住,反映出党性觉悟,折射出思想的成熟度。我们有的同志平时还不错、一到关键时刻就不大能沉住气,想得太多,顾虑重重,焦躁不安。这也是种思想脆弱的表现,共产党人的内心世界应该是坚强无比的。这种坚强使得无数前辈为了革命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使得多少先烈面对敌人的屠刀枪口,大义凌然、慷慨赴死。相比他们直面生死考验时的淡定从容和义无反顾,我们面对职务变化等这些勉强可以称之为考验的考验面前,又有什么值得担心顾虑、不能舍弃的呢?毕竟,我们曾经的奋斗和付出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人生际遇,已经足以让我们保有一份比较富足而体面的生活,我们应该坦然、知足、感恩、自信、奋进。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如一地坚守党性,必须始终如一地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感恩组织、服从组织,必须始终如一地把个人利益无条件地置于党的利益、单位利益之下。
如果说思想是人生的“总开关”,那么党性原则是思想的“定盘针”对共产党员来讲,思想庸俗化、思想浮燥、思想脆弱,问题的根子在于党性不纯。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改造主观世界的终身课题。“党性”这个概念是列宁于1894年最早提出的。我们所讲的党性,特指共产党员的党性。对“党性”的精神实质,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用“三个最高表现”作了科学概括:党性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原则性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最高表现。“党性强,心中有理想,行为有准绳,就能百毒不浸、百折不挠;党性不强,失去信仰支点、缺乏行为约束,就会丧失原则、斗志焕散,甚至为所欲为、步入歧途。”由此可见,党性是魂,直接决定着思想境界的高低,决定着党员干部的前途命运。党性纯则思想境界高尚,心安神宁;党性不纯,则百病缠身、面目可憎。从单位实际情况看,加强党性锤炼、提升思想境界,我感到要做到“三个坚持”:
一要坚持以学习为先。学习是素质之基、力量之源,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锤炼、提升思想境界的基本前提和重要途径。勤奋学习是前提。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得;学有所得,必是勤有所积。生活是自己创造的,一个人拥有的财富可能有多种,但唯有知识是可以随身携带、随时增值、终生享用的无形资产。当前,就是要多学《党章》和十九大精神,多学马列经典,从思想源头上打牢根基。要坚持以乐促勤,把读书学习作为人生第一乐趣;要坚持以静促勤,从减少应酬中“挤”时间,从业余生活中“抠”时间、克服浮躁心态,坐下来、静下心读书学习;要坚持以恒促勤,自觉把学习当作一日三餐的生活习惯、日学不辍,经年累月,在学习中升华思想。改造思想是关键。对于思想改造,把它称之为“革心”,鲁迅先生把它比作是“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谢觉哉把它说成是“自己跟自己打官司”我们的于部要像老一辈革命家那样,把加强思想改造作为学习的硬性标准立起来,作为必要环节抓到位,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要在经常的严格的组织生活中改造思想,锤炼党性。端正学风是保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全党上下大兴学习之风,首要问题是端正学风。学习首先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直接反映着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因如此,早在x整风时毛泽东就告诫全党:“学风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们要防止和纠正学不求真、学不求深、学不求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