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教研教改活动:集体备课:在英语组长的安排下,我参加3次英语组集体备课活动,参加胡小琴老师的磨课活动;参加**县青年教师成长联盟城关初中现场会和参加“**中学共同体青年教师联盟启动仪式”;参加**中学共同体第二届“春江杯”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参加校务会议:从不缺席学校的全体教师会议,积极参加行政会议;参加**城关三个龙头中学(城关中学、实验中学、**中学)教学研讨会,领略“合作、分享、共赢”的精神;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初中教学工作研讨会议”和参加“范丽玲校长向教育督导室汇报“分层走班”会议,还参加党支部的“固定主题党日”活动。
不同活动,不同主题,学习到不同知识,领悟到许多精髓,让我受益匪浅。
总结提升“悟”
教学方面:一是了解“分层走班、小组合作”,领悟到教研教改是必然,不因个别教师惰性、缺团队精神等而阻碍;教研教改要有思路、有方向、有总结、有调查、有监督、有指导等,新事物需要验证和实践。需要一个团队坚守,需要一群人在支持。二是**中学加强对年轻教师培养,教师应是研究型和学习型老师,需要不断钻研、不断创新、不断相互交流,不断磨课等迅速提高教学技能。三是新思维导学案、任务单、自主知识预习等,是能否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课前小组进行检查,防止学生偷懒,同时以一个小组为团队进行打分,既达到预习目的,又发挥团队作用。四是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创设情境提问,让学生做,让学生来总结、点评和归纳,调动积极性,效果极其明显。越俎代庖培养不出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等。五是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辅助教学手段一定学会。同频技术、投影仪、使用幻灯片、ipad、音频材料、希沃教学助手等,有利于教学的快捷手段应该学会。教师“中继教”学习永远在路上,时代在进步,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在变化,新时代的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不能缺。六是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深化课程改革,使学校课程适应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求,形成重基础、有层次、有选择、多样化的课程结构。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课程,让学习不同课程的学生得到不同的体验,让得到不同体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能力提升。**中学开设28门不同课程类别,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爱好,开阔学科视野,训练创新思维,发展自身潜质,培养个性特长,提高整体素养。
管理方面:一是教师推进和学生管理一体化。教风和学风同抓同管,双管齐下;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参与教改,打造优质师资;形成评价对教师的量化促进教师转变提高极为重要。学生自主管理中,“楼层长”制度是新名词,减轻老师负担可以推行;不同层次学生通过“申请”走班学习,动态管理,调动积极性,值得探讨。二是项目负责制,行政工作实施区域负责,明确领导责任和任务,加强督导,对不完成的进行点名和限定完成,这样提高责任感和完成效率。对普通教师也是一样,分配的班级或学科教学,也是负责制,调动积极性和增加紧迫感。三是打造学校灵魂和校园文化。**中学的“合心、合力、合作”精神贯穿在学校的每一个人身上,用“**”精神去工作、去学习,创设了永远不败的学校。实施一校一特色,如国学教育、书香校园等,让各个学校拥有不同的文化底蕴,得到不同的熏陶,各有千秋。
通过挂职学习,收获满满,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改变作风、振奋精神,让我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和精细化管理中。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把在**所学经验进行运用和推广,去推动自己学校的发展,通过挂职宣讲活动,让**文化和精神遍地开花结果!
单位基层挂职工作心得体会八篇【七】
我是,**县财政局干部。根据组织安排,于2017年7月至9月到x市拱墅区财政局挂职锻炼。作为一名西部贫困县的基层财政干部,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挂职锻炼的三个月,工作内容饱满而充实,日常中学习的收获与实践中工作经验的积累,拓展了我的视野,使我增添了全新的工作感受。
一、强化学习意识,增强实干本领
挂职三个月,我的心态经历了三个转变,这三个转变我想用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来总结。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刚到挂职单位,对工作环境与业务不熟,对方单位还没有给予实质性的工作任务,但本人摆正心态,牢记“不怕坐冷板凳,闲岗位也能干出新成绩”的宗旨,力争做到“尽职不越位,协助不惜力”。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局领导的关怀下,在企业科同事的帮助下,本人对区财政局的工作流程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拱墅区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及查阅拱墅历年统计年鉴,对拱墅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通过自学、请教,终于拨开迷雾见青天,豁然开朗,完成了从“异乡人”到“主人翁”的角色转变。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个月的学习,从办文办事办会、财政工作流程到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财政运行管理和政策决策的感知,有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顿悟,思维观念也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强化服务意思,提高实干水平
为深入推广“最多跑一次”改革,x省财政系统开展上门服务“最少跑一次”活动。具体到我挂职的企业科,这里是服务企业最直接、最近距离的窗口。挂职期间,我与企业科同事线下走访了3个众创空间、15家企业,主动上门为企业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聆听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财政扶持政策与资金支持问题,积极兑现企业扶持资金。这既有效地减少了企业上门和重复咨询次数,还能提高财政干部工作效率,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业务上。
为涵养优质税源,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为企服务的水平,拱墅区政府制定了专项行动计划。对于存在外迁意向的重点税源企业,国、地税提前做好税源预警标记,财税、街道(园区)进行重点服务、重点跟踪,区政府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每月不少于一次上门走访企业。对于地在税不在的企业,街道(园区)不定期开展上门服务,积极要求企业将纳税地、注册地等转入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