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辖区住房及城乡建设局2021年终工作总结及2022工作规划(2)

2021-12-24 09:47

  三是抓好重点矛盾纠纷排查。通过定期组织开展拉网式不稳定因素大排查活动,对排查出的矛盾和隐患,严格按照责任不落实不放过、工作不到位不放过、隐患不排除不放过的“三不放过”原则,切实把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及时消化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今年以来,已先后在农民工工资清欠、房产权属登记、物业管理等领域有效处理市长公开电话、书记热线、民声在线、群众来信来访等投诉事项xxx余件(次),回复率达xxx%,满意度xx%以上。

  20xx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建设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当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面临的新任务以及各级领导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建设的科学性、前瞻性不够,建设随意性较大,且建设的档次和标准不够高,缺少具有寒亭特色的品牌化、代表性工程。二是市政基础设施现状与广大人民群众安居的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三是建筑业管理中安全生产隐患没有得到彻底消除。四是住房保障工作进展还不够平衡,等。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实效,努力开创建设局各项工作新局面。

  一是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改造工程建设。对全区所有城区道路、路灯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普查,对泰祥街、民主街、霞飞路等道路早计划、早安排,做好前期测绘、设计、拆迁等工作,为下步实施大修整治打好基础。20xx年计划实施“三路”道路建设工程、城区人行道提升改造工程和城区道路排水改造工程,即:友谊路、白云路及上港路道路建设工程;通亭街、民主街、幸福路及供销巷人行道提升改造工程;富亭街、渤海路、海龙路及公安巷道路排水改造工程。共计新建道路x万平方米,铺装人行道x.xx万平方米,安装排水、排污管道x.x公里,安装路灯xxx盏,安装xxxKV•A变压器x台,泵站x座。工程建设预算总投资xxxx万元(不含绿化及拆迁等费用)。具体工程计划待区政府研究确定后组织实施。

  二是进一步强化建筑市场监管。严格落实建筑市场监管责任,使建筑市场管理进一步常态化、精细化、制度化。加强对施工合同的跟踪管理;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从清理清查建筑工程项目入手,切实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彻底扭转原来管理上一些漏洞和不到位的地方,提升建筑市场的管理水平。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盘活区内长期停工的项目,帮助企业找准症结,在政策和管理上给予最大的优惠和帮助,促进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三是进一步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督促保障房承建企业,尽快完善工程有关手续,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提前、超额完成任务,并积极争取补助资金,提升全区住房保障水平。20xx年,预计上级将分配给我区xxxx户棚户区改造任务,同时随着“食品谷”、“高铁城”项目的不断推进,可能还会有近xxxx户居民动迁,任务可能会有大量的追加。我们将提前谋划,做好提报棚户区改造计划,配合相关项目、单位做好争取国家政策性贷款的工作。同时,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在完成好今年开工的恒联家属院和镜湖小区改造续建工程的基础上,指导各街办实施好20xx年改造计划。20xx年计划改造物资局家属院、交通局家属院、寒亭街道家属院、原张氏党委家属院,共计约x万平方米。

  四是进一步搞好农房建设及危房改造。对全区现有农村危房进行普查,完善危房信息平台系统。在对全区农村危房进行现场勘察的基础上,分配改造任务,开展好农村危房改造建设工作。继续协调推进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居住农房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示范镇(街道)和特色镇村建设等各项工作开展,确保完成分配任务。

  五是进一步强化“三八六”环保行动举措。督促相关成员单位按照《寒亭区防控扬尘污染实施方案》,加强对道路保洁、渣土运输、露天堆场、绿化种植工地、露天烧烤等扬尘污染整治力度,对不达标的要求责任主体和责任人限期整改,跟踪落实,确保城市扬尘污染防控治理工作按要求推进。

  六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年的工作重点,广开渠道,充分利用各种关系,加大项目洽谈力度,确保引进几个大项目、好项目。同时,按照项目对接首问负责制原则,认真做好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积极为投资企业解决启动、建设、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项目接洽、签约、落地,实行跟踪服务,一包到底,确保外资企业引的来、留的住、快发展。


市辖区住房及城乡建设局2021年终工作总结及2022工作规划(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市辖区经济及信息化局年度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规划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