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为解决过度地开垦种植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制定水利改善规划,彻底改变村水利面貌,做到旱涝保收。从渠道防渗衬砌后,改善灌溉面积2200亩,增加灌溉面积250亩,年节约用水20万方;有机果品进行滴灌配套后,年节约用水5万方,同时有机果品产量得到充分保障,质量也大大提高;塘坝扩容改造后,年增加蓄水20余万方;有效的蓄水使塘坝周边农田灌溉得到保障,原中低产田变为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
其次成立了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怀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合作社效益显著,现已初具规模,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干群积极性非常高,通过该项目工程的实施,戴庄村扩大有机农业生产规模,以发展有机农业为特色,在管理经营上实行“六个统一”,既统一规划生产布局,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统一免费供应种子和农资,统一品牌,统一组织销售。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方向,“六个统一”大大降低了农民的生产风险。戴庄村农民发展扩大的主要品种有:有机大米、有机桃、有机茶、有机蔬菜、草莓、草鸡、老鹅、山羊等畜禽,因为发展特色农业所以这些发展的品种收益均是常规品种的4倍左右,达到水田每亩纯收入2000元以上,岗坡地每亩纯收入3000元左右,全村人均收入超万元,真正做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戴庄村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引进先进科技,做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其村内含有多处农业中学的试验田,为品种的改良提供了技术支撑,有机特色农作物发展的大棚生产、统一管道灌溉与果实套袋生长不仅减轻了人力而且实现了无农害发展。经过八年的奋斗发展,通过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规划,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有机农业,从2006年初办起了x省第一家社区有机农业合作社以来,现入社农户已占全村农户数的70%,合作社引领农民发展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有机农业观光旅游,全村面貌发生很大变化。80%的水田,35%的岗坡地合计4000多亩发展了有机农业,加上本村及周边林场山地的生态保护林面积4000多亩,合计共有8000多亩土地,经实行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农业生态系统的修复。有机水田稻、菜(或红花草) 一年两作,亩纯收入2000元以上。有机岗坡地果茶园种牧草养鸡,亩纯收入3000元以上。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是2003年的2.8倍,实现小康指标。2009年达到了9000元。八年来村子里破天荒出现一批户年收入过5万元甚至10万元的务农户,更可喜的是大批贫困农户的收入也上来了。戴庄村终于摆脱了贫困村的称号,并走出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村”
四、戴庄合作社的特点
戴庄合作社组织社员,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联合起来搞规模化、区域化的有机农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摸索出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①社区型的合作社 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是社区型的合作社,承担着发展全村经济(包括村级集体经营和村民家庭承包经营两部分)的责任,为全体村民共同富裕服务(与一般合作社只为本社社员服务不一样)。尽管暂时还有30%的农户没有入社,但他们已经和社员一样,享受着合作社组织实施的各项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带来的实惠,如水利、道路、电力等,他们的承包土地都已进入合作社的发展规划,随着有机农产品市场的开拓,有机农业面积的不断扩大,估计在两、三年内,凡自愿的村民都将被吸收为社员。
②综合型的合作社 因为是社区型的合作社,就可以综合利用全村各种资源(包括土地、水等农业资源和人才、劳动力资源等),来发展全村经济,为全体村民(即社员)服务,加快全体村民共同富裕的步伐。水田就可以连片发展稻、菜、红花草等有机农业,岗坡地连片发展有机果茶和畜禽,山地连片发展生态保护林,形成规模化、区域化的多品种有机农业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有机农产品加工、流通、有机农业旅游。这一点也和一般专业合作社搞所谓“一村一品”不同。
③通过民主选举加强党对合作社的领导 村党支部书记及部分支部委员,被社员提名为合作社理事会候选人,经社员大会选举当选为理事会成员,支部书记被理事会推举为理事长,加强了党对合作社的领导,使党的方针政策可以更好落实,也确保了为全体村民共同富裕服务的办社方向。从制订规划起,戴庄村党支部就直接带领全体村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有机农业,成立合作社,办好合作社,帮助农民共同致富。村社干部“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过去是上门收钱、收粮、抓计划生育往往成为农民的对立面;现在是上门送信息、送技术、送种苗、送资金、送红利等成为受农民欢迎的人。
④吸收外来科技人才 x农科所驻村科技人员以志愿者身份参加合作社工作。副研究员刘伟忠当选为副理事长,研究员赵亚夫被理事会聘请为顾问。科技人员热心为农民服务,带来了先进实用的有机农业技术,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与此同时村委会还多次组织农民代表赴日本学习先进经验,开阔农民眼界,确立发展高端农业、致富农民发展目标。
五、学习经验
经过一天的学习参观,句容市戴庄村的有机农村模式给了我们许许多多值得深思与学习的地方和经验,通过这些经验我们可以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有所借鉴,主要有以下几点:
1、牢记宗旨、坚守信仰的奋斗精神
戴庄村村委会全体工作人员与科技工作者在如此困难的的条件下,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中以赵亚夫为胜,其坚持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以致富农民、造福百姓为己任,无论是从事从事农业工作还是在担任领导的工作期间乃至在退休以后,也始终工作在田间艮上,不畏风吹日晒,尽心尽职奋战在“三农”的第一线。生动诠释了“中国梦的新篇章”。
2、刻苦钻研、改革创新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
从引进20颗草莓苗起步,孜孜以求、锐意探索一步步慢慢走起,农产品市场的营销、品牌的培育、农村人才的培养、合作组织建设等等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坚持刻苦钻研农业现代化科学知识,始终努力走在时代的最前方,圆了百万农民的致富梦。
3、心系群众、扎根基层、科技兴农的实干精神
戴庄村党组织通过发展有机农业、创办合作社,把兴农富民作为不懈追求,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把农民当作亲人,长期扎根农村基层,致力于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发展高效农业、培养科技骨干、培育新型农民推动农民致富。
高中生综合社会实践报告范本参考【六】
一、实践目的:
为了响应我院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我们组成员于2012年1月15日至2012年2月6日期间结合新春佳节来临的契机,在xx,x等地开展了体验民俗文化,感受春节节日氛围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实践内容:
在开展活动之前,我们调查了传统节日新春佳节我们市区乡村的饮食文化习俗、乡村的文化娱乐及传统活动。在调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的文化习俗时,通过在自己家过年,上街走访、询问、观察,向老人们了解,通过书籍网络,实地考察等进行调查。采取先农村后城市的方法进行调查,在此期间我们发现我们的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特别多。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有贴春联、贴挂钱儿、放鞭炮、守岁、吃饺子、给压岁钱、跑黄河、闹花灯等等。有民谣道出了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但是不同的地区过年的习俗也不同。
(1)小年祭灶:在x大多数地区,尤其是农村,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过小年要祭灶。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这样做就是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很粘牙。
(2)扫尘:在腊月二十四这天,人们会将房间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3)春节前的准备:
置办年货:在农村,人们会热热闹闹的赶大集,采购春节用品,会在集市上给孩子买新衣服,买鞭炮,买菜等。
杀猪: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最好的杀猪季节为春节前,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杀猪的时候要宴请左右邻居好几桌人热热闹闹的,现在也有二十六卖猪肉之说。
蒸馒头: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而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的,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炸食品。
(4)贴春联、挂钱儿:在x的农村,不仅要贴春联,也要贴挂钱儿,其含义是辞旧迎新,期冀度过和和睦睦的除夕之夜,迎来甜甜美美的新春佳节,也暗藏着每个家庭对新一年的期待,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5)贴窗花、挂年画、贴福字:每逢新春佳节,无论城里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在窗户上贴上窗花,贴窗花显示出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贴福字代表“幸福”、“福气”、“福运”的到来。
(6)祭神祭祖:在x的农村,春节时,祭祖是很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烧纸送“钱”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的家谱的。
(7)年午饭与年夜饭:在x市建平县一些偏远的农村,年午饭是很重要的一顿饭,年午饭的菜数和菜式都有很严格的规定,年午饭会很丰盛但必须有鸡和鱼,代表着年年有余和大吉大利。吃完年午饭之后就会换上新衣服,等家族的长辈请完年之后就会准备年夜饭,年夜饭主要是肉馅的饺子,还要在饺子里放一个一角钱的硬币,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会财源广进,其实谁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福气。一般年夜饭是等在零点之后,放完鞭炮才开始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