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观后感多篇(2)

2022-03-17 22:55

  悟,汲取“力思报效向衰年”的立身兴国力量。古语有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青年干部领悟可以学习先行者们治国理政的思路,提炼立国兴国的智慧,运用到自身岗位中造福群众。做好的领悟,要避免走入形式和惰性的误区,不能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自认为看了几本书籍就觉“义务”已尽;不能班门弄斧,为学而学,自认为熟知了几段故事就觉“谈资”已够。要用好“学思践悟”,增进对共产党发展和奋斗历程的深层次认识,更要在历史中明晰事物发展的规律、吸收借鉴前人的经验、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总结出个人处事的技巧,悟出感概,悟出境界,悟出力量。

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观后感8篇【七】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们来到延安感受得太多太多,可以学的也太多太多,但是最重要的是看到了信仰的力量:不抛弃不放弃,为了革命的真理,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民族的解放,革命先辈们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直到最终的胜利。在延安学习之后,更重要的是传承延安精神,让这几天学到的、感悟到的东西能够影响自己一辈子,让自己学到的延安精神成为以后工作的准则,同时又把延安精神发扬好,影响周围的人,让每个人都能够受熏陶、受鼓舞。

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观后感8篇【八】

  不能忘记的是一句话,那是毛主席在延安引领着我们的一盏明灯;不能忘记的是一张纸,可能破旧,也可能潦草,却在延安为中国指明了一条艰难但光辉的道路;不能忘记的一段历史,一段艰苦但却熠熠生辉的历史。

  当一面红旗终于能插在延安这个小城的上空中,当一群灰衣布鞋的战士走进这片土地时,这段难忘的岁月缓缓拉开了他的帷幕。那时候的战士用行动诠释了“公仆”的意思,来保护这个在战火中飘摇不定,命运未卜的城市。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正是延安精神的体现,是国家之魂,也是民族之魂。他们将这种精神,牢牢铭刻在自己的心中,最后,终于将鲜红的旗帜插遍了整个中国大地,让中国这头雄狮渡过最为艰难的时期,慢慢发出震动世界的吼声。

  如今,硝烟战火被时间的尘土所掩埋,空气中也只剩下了花朵的芳香,那段历史也慢慢从人们的记忆里走入了教科书中。延安那曾经灰头土脸落魄不堪的形象被时间带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发达的城市,一个人来人往众人膜拜的旅游城市。一切都足可以印证“小康社会”的发展,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民族统一,建设中国,发展中国”不正是当年毛主席和那些革命先辈们的目标吗?

  可我总是觉得少了些什么?难道时间在带走应该带走的东西的同时,也偷走了不该带走的吗?

  我看见了电视上频频传来因贪污受贿官员被查出判刑的新闻;

  我看见了一名又一名“官二代”“富二代”们不学无术,仗势欺人的案例; 我还看见了当问道“延安精神”时,那些打扮入时的“白领”,还有那些意气风发的学生们茫然无知的眼神。

  原来,我们在摒弃过去落魄落后的中国形象时,也不小心丢掉了过去曾经的一盏明灯,那点燃无数人的希望,为无数人照亮前方道路的延安精神。

  难道在这个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中,真的不需要他了吗?不,不是的。我们仍然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样才能在未来舞台上,更好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我们仍需要在未来的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同样需要不断的开拓创新,而不是在安逸的环境中无忧无虑 我们应该丢掉它吗?我们应该忘记它吗?答案理所当然的是否定的。

  那些认为延安精神已经过时,应该抛弃的人是多么愚昧和可笑。可是延安精神随着时间的脚步变得越来越沉重,已经有太多人在匆忙中丢下了它,拼命地追赶时间去了。而我,依然怀揣着延安精神缓慢而又坚定地走着,于是时间就离我越来越远。我该怎么办,是应该盲目的抛下它,不顾一切的跟着“风”走,还是继续着我的步伐,我又有些茫然了。

  此时,我又想起了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我们的先辈们用延安的星星之火,点燃了广沃中国,让一面面红旗以燎原之势擦遍了神州大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延安精神”就是神州大地上的一股劲风,最终让火势燃遍全中国的劲风。

  原来,我应该做的并不是紧紧怀揣着,而应该让怀中那紧揣着的星星火种点燃我自己,点燃身边的人,这星星火种终将成为燎天大火,让我们更快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

  我想,我愿意,我也应该去做那点点星火,让延安精神永存。


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观后感多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个人三八妇女节演讲稿多篇范文整理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