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劳动力素质工程座谈会上的讲话(2)
2010-06-17 15:53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劳动力素质工程
解决劳动用工问题,我们必须坚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劳资协调”的目标,打造劳动力最佳就业环境的品牌。围绕这个目标,主要把握三个重点。
1、尽快缓解用工短缺。针对当前企业所遇到的用工紧张问题,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有为,全力为企业做好服务。一是要建立劳动力信息定期收集发布平台。畅通劳动力供求信息,及时掌握企业劳动力需求的数量、工种、时间等基本信息,建立我县已经拥有的各类技工信息人才库,注重及时收集与发布对我县产业升级能发挥作用的中高级技工的信息。二是要有选择地建立一批劳务协作基地。围绕企业的实际需求,以人力资源丰富、转移量较大的中西部地区为目标,有所选择,考虑现有基础,加强与输出地劳动就业管理服务机构的联系协作,抓紧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0个重点劳务协作县(市)。在此基础上,建立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等不同层次的协作,成规模引进优质务工人员,充分满足企业需求,缓解企业用工短缺的严峻形势。三是要积极发挥中介作用。引导中介机构、企业开展跨地区劳务合作,充分发挥民间职介机构的“调节余缺、衔接供求”的作用,加强与当地技校、职校的对接,直接引进熟练工人。
2、着力提高劳动力素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重要的抓手就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在解决短期劳动力短缺的同时,更加注重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确立劳动力“质量取胜”的发展思路。一是要加强岗前培训。挖掘潜在劳动力,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等富余劳动力的岗前培训,引导他们主动地参与各类就业技能培训、文化知识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二是要加强在职培训。引导企业树立“职工终身培训”的观念,加强对在职在岗人员的技能再提高培训,尽快建立职工教育保障制度,保障职工教育经费真正用于每个职工的在职培训,尽快提高职工的素质和能力,以高素质职工适应产业升级的需要。三是要重视技术工人的培养。当前,针对我县企业技术工人更为短缺的现状,在全县树立“技术工人也是人才”、“高级技工也是高级人才”的思想,引导企业自己培养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蓝领阶层,切实抓好职工的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积极鼓励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申报高级技工,逐步提高技术工人特别是中高级技工在企业内的比重,三年内持证上岗率要达到50%以上;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建立“县设中心、镇设站、厂设点”的培训体系,围绕企业紧缺的工种,有针对地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为企业培训所需的技术工人;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创办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培养我县自己的中高级技工,为提升产业档次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技术支撑。
3、努力改善用工环境。要找准产品附加值与职工工资互动的切入点,在企业效益提高的前提下,建立职工工资、奖金与企业效益挂钩增长的增资机制,从而不断提高职工综合工资水平;加强法律援助,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建立常年性欠薪处置工作机制,重视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合同签定工作,对欠薪、工伤等开设绿色仲裁区,开展免费法律援助工作;引导企业重视文化建设,注重研究行为科学和职工需求,探索加强企业党团组织、工会建设,加强妇联、团委等群团工作的人性化服务,不断增强职工归属感,做到不仅从物质层面来吸引职工,更要在精神层面来凝聚人心;加强人性化管理,加快外来职工公寓建设,在园区和工业集聚点附近区域集中建造外来职工宿舍,同时统筹配套建设和发展一些适合外来务工人员特点的生活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丰富外来务工人员业余生活。通过努力,真正形成以实惠待遇吸引人,以真挚感情留住人,以维权工作保障人,以企业文化激励人的良好氛围,实现劳资双赢,共同发展。
三、政企联动,创新推进,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劳动力素质工程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镇(街道)、政府有关部门、广大企业经营者和经济主体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扎实实施劳动力素质工程,不断提高我县企业用工工作整体水平。
在全县劳动力素质工程座谈会上的讲话(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