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比较法”进行写作(2)

2010-06-17 21:15

  (二)寻找事物之间异同点的横向比较

  以同一时间或不同空间的几个事物之间的异同并列地进行比较,一般称之为横向比较。这种比较是通过分析综合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者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可以横看左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揭示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的本质。

  毛泽东同志《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强调各级党委领导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意义时,将项羽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一人称霸,终致失败的史实,同刘邦礼贤下士,广纳群言,最后胜利的史实进行对比,就是横向比较。这是把某种事物(观点)与其他相同条件的事物(观点)加以比较,以突出这种事物(观点)的特点,揭示其本质。

  横比,也可以对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作比较的考察,分析综合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异,揭示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的本质。据《晏子春秋·内篇》中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橘”和“枳”本是同一事物,为什么“橘”却变成“枳”呢?这就须从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即从淮南与淮北的气候地理各个方面来进行比较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揭示其变异的原因和奥秘。

  (三)把性质特点相同或相近的事物加以比较的类比法

  类比法是一种从个别到个别或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形式,是根据两类事物之间具有的若干共同属性而推断出这一事物也具有另一事物的其他一些属性,是将人们已有的认识推进到新的认识领域的桥梁。它容易成为思想突破的触发剂。运用它可以启发思路,提供线索,获得借鉴,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比之长而知其短,具有重要的发现意义。类比法是科研中广为运用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论述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论证方式,可以收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效果。

  在文章中经常运用类比法引导人们寻找工作上的差距。如两个人、两个单位、两个国家的经验等也可以类比。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

  列宁于一九二○年在《论共产主义运动中“左派”幼稚病》一书中,描写过俄国人寻找革命理论的经过。俄国人曾经在几十个年头内,经历艰难困苦,方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有许多事情和十月革命以前的俄国相同,或者相近。封建主义的压迫,这是相同的。经济和文化落后,这是近似的。两个国家都落后,中国则更落后。先进的人们为了使国家复兴,不惜艰苦奋斗,寻找革命真理,这是相同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69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这里运用了类比法,从而推出,十月革命终于取得了胜利,改变了俄国的状况,那么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中谈到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时说:

  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这里运用的也是类比法。

  不过类比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其结论是否可*,必须到实践中去反复验证。要提高结论的可*性,需注意:一是相类比的对象相同属性愈多,其结论的可*程度就愈大;二是相同的属性与类推属性之间的联系愈密切,那么结论的可*程度也就愈大。

  (四)把性质特点不同或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的对比法

  对比法,就是将两种互相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对照比较,使它们彼此的本质显现得更加鲜明突出。对比法重在渲染反衬,不仅能使描述的对象格外突出鲜明,而且能使阐述的道理更加透彻、深刻而有力。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成由勤俭败由奢”、“业精于勤,荒于嬉”等,运用的就是对比法。对比法在新闻写作中常常使用。对比性新闻这种新颖的报道形式,也时而见诸报端。例如:

使用“比较法”进行写作(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交通安全保证书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