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祖国呼唤我们更加坚强执着
眼泪已充分的表达我们的伤痛,哭泣也已深切的传递我们的悲悯。但是面对灾难岂能是一个“哀”字了得?遇难同胞已然撒手尘寰之外,他们的老人谁照顾?他们的儿女谁抚养?他们的梦想谁实现?灾区人民正处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的生活靠谁帮助?他们的生产靠谁恢复?他们的家园靠谁重建?一味的伤痛只会使我们身心俱伤,一味的伤痛只会使遇难同胞死不瞑目!毛泽东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痛苦之中,我们应该重拾镇定从容。超越痛苦,祖国呼唤我们更加坚强执着!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开局之年,今年是中华儿女期盼已久的奥运盛会在中国举办之年,今年是纪念改革开放伟大历程30周年之年,埋葬好遇难同胞的尸骨,擦干净我们眼角心头的热泪,我们毅然要在这血色苍茫之中奋然前行,毅然肩负起实干兴邦的责任,帮助遇难同胞料理后事,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百年之前,恩格斯曾深刻指出,没有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此时此刻,我们坚定认为:又好又快的开展灾后重建是对灾区人民的最好抚慰,建设和发展好我们的国家是对遇难同胞的最真哀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对灾难挑战的最强回答。
灾难是短暂的,救灾是一时的,灾后重建和发展则是长期的。当此关键之时,我们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又好又快的开展灾后重建是对灾区人民的最好抚慰。灾后重建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立足灾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发挥后发优势,又好又快的开展灾后重建工作。要着眼国家发展的宏观大局和灾区发展的具体需要,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规划灾区建设和发展工作。要以灾区重建为契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把灾区又好又快的建设和发展成为落实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典范,把今日满目疮痍的灾区变成明天的富裕、文明、和谐的乐园。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些,那就是对灾区人民的最好抚慰。
哀悼能表达我们的思念,但不能改变残酷现实。哀悼能传递我们的真情,但不能真正的告别伤痛。此时此刻,我们坚定认为:超越哀悼,一心一意、聚精会神的建设和发展好我们的国家是对遇难同胞的最真哀悼。灾难是巨大的,但灾难不是全部,我们更需要的是战胜灾难;灾区是重要的,但灾区不是全部,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祖国才是灾区最强大的后盾,才是灾区实现又好又快的重建和发展的恢复之基,重建之本,发展之源。道不远人。没有强大的祖国,就不可能有重建的灾区;没有灾区的重建,也不可能有强大的祖国。从这个角度说,建设和发展好灾区与建设和发展好我们的国家是有机统一、高度一致的。苏步青说,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用不着等待什么特殊机会,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灾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我们不能任由一腔热情指使而只身自发前往灾区参加重建,我们更不可能每个人都亲身参加灾区重建。当前,从个人来讲,我们立足本职岗位,把爱党、爱国、爱同胞的热情化作干好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多干工作,多做贡献,就是对遇难同胞的最真哀悼,就是对灾区人民的最大支持。细流汇江河,微土起泰山。我们坚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够立足本职干好工作,就能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和发展的更美好,建设和发展好我们的国家是对遇难同胞的最真哀悼。
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对灾区人民的无私援助和大力支持,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忘记在中华民族饱经沧桑的历史上,海内外中华儿女始终戮力同心,携手向前。但是,我们要让灾难付出应有的代价,要让灾难加倍偿还我们,就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灾难中寻找前进的动力,从而真正战胜灾难。如何才能真正战胜灾难?如何才能让灾难对我们的损失加倍偿还?从历史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我们坚定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对灾难挑战的最强回答。殷忧启圣,多难兴邦。19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华民族日益濒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华儿女在苦难中彻底觉醒,在绝境中奋起反抗,毅然决然的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毅然决然的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事业。从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了所有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为之追求、奋斗的百年夙愿。孙中山先生说自己“爱国若命”,“生平以爱国为前提”,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把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和中国的民主统一,将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作为毕生的追求。从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中国只有统一才能实现真正富强,中国只有统一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国际局势和两岸形势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全世界的中华儿女都应继承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重要思想,在振兴中华的旗帜下团结起来,把在抗击灾难中凝聚起来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化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化解挑战,破解难题,共生、共建、共赢、共荣,大力促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