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展的要求呼唤党员,以发展的实践培养党员,以发展的成果检验党员,农村掀起了新一轮发展热潮,广袤大地满眼新绿
“发展才是硬道理”。眼下这句非常实在的话,在实施“三向培养”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各级党组织把提高党员素质与发展致富项目紧紧地结合到一起,不断强化党员的发展意识,引导和督促党员把精力集中到发展上,站在发展的最前沿,锻炼和提高带头富、带领富的真本领。
新宾县永陵镇二道村党员蔡培义,全家三口人原来只靠种地维持生活,年人均收入不足1500元,贫困使他在村里没地位、没威信、没脸面。蔡培义为此苦恼了多年、奋斗了多年,2002年他学习并掌握了绒山羊养殖技术,但苦于没有资金投入,规模做不大,收益上不来。今年他成为培养对象后,镇党委协调贷款1万元,帮助他扩大养殖规模,又请来专家传授技术。现在,他养殖绒山羊达到60多只,人均收入翻了一番。他激动地说:“有党组织当靠山,穷日子走到头了,这么多年,总算活出了个人样”。现在,他带动33户村民养殖绒山羊,并被养羊户推选为养羊协会会长。群众说:“这样的党员腰杆子硬、有说服力,我们佩服。”
在汹涌澎湃的发展浪潮推动下,“三向培养”对象新上和扩大致富项目928个,有349名党员成了致富能手。在农村,党员成了凝聚人心和发展经济的生力军,通过他们的带动,4937户农户新上1656个致富项目,“党员做给群众看,群众跟着党员干”农民群众紧紧跟着党员迈上了发展致富的康庄大道。东洲区碾盘乡石富村党支部把李尚哲、郑广杰、聂红敏等7名党员安排进养鸡专业区,又请来专家指导方法、传授技术,7名党员像7枚鲜红的火种,带动着58户村民养鸡致富,很快在全村形成了“燎原”之势。“党员个个有了本事,村里就有了接班人,我这个老支书退下来也就放心了。”村党支部书记郭英贤对此感触良深。
党为人民谋利益,人民齐心拥护党,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由此得到增强,“三向培养”培育出一片新天地,农村景象绚丽而多姿
谁为群众谋利益,群众就信任谁,就拥护谁。这在“三向培养”工程的实施中得到了深刻的验证。
宋秀英,望花区塔峪镇前二道村的普通党员,她种过菜、养过鸡,这些项目都没能使她致富,正当她盼富无望,致富无门,感到无助的时候,党组织向她伸出了温暖的手。村党支部用党组织的信誉帮她贷款1万元,又赊来红砖9万块,建起了4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现在她饲养生猪100多头,年收入2万多元。与她交谈,言语中无不流露着对党组织的感激和敬仰。“共产党好,‘三向培养’好,我要带领姐妹们,跟党走啊!”她向党组织捧出了一颗滚烫的心。
说到党组织为“三向培养”对象所倾注的心血,我们不能不提起清原县英额门镇党委书记李兴明。幸福村王洪礼养牛急需5万元资金投入,借遍了亲友,仍无着落。得知此事,李书记毅然拿出身份证,到农行用自己工资担保为其贷款1 万元,在书记的带动下又有4名机关干部效仿,王洪礼很快就拿到了5万元贷款,一解燃眉之急。李书记自家不宽裕,也不可能考虑不到贷款的风险,一旦项目落败,一年的工资就要被银行收去。为了培养对象有大发展、大变化,他豁出去了。
正是“三向培养”工程,使农民群众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为农民致富不辞劳苦、不计得失的奔波里,看到了他们全心全意为老百姓谋利益的新形象和新作风。农民的牢骚少了,怨气少了;理解多了,感激多了;愿意听党的话、跟党走的人多了,羡慕党员、自觉向党组织靠近、想当“三向培养”对象的人与日俱增,党的良好形象深深地根植于老百姓心中,影响力不断扩大,广大农村形成了万众一心齐向党的喜人局面。
**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