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破解执法困难要创新执法理念
统计执法既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要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关键在于改革创新、理顺体制、健全机制、强化法制、增强能力上。统计执法要紧紧围绕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瞄准构建和谐统计的目标,建立全新的执法理念。
(一)建立全过程主动、积极的统计执法新理念
统计执法必须从统计调查源头抓起,积极主动地实行统计调查全过程的监管。一方面,统计执法要将工作“关口前移”,从统计全过程监管入手,对统计单位(包括政府、部门和企事业)的统计基础建设、统计台账、原始资料、统计调查质量等各个节点进行执法监督。另一方面,统计执法要将工作“重心下移”,赋予市、县(区)两级统计执法监督管理更大的职权,以实行统计“在地”执法管理、上级部门监督的原则,增强各级统计执法监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彻底改变被动、消极的执法模式,实现全过程主动、积极的统计执法。
(二)建立全系统综合、协调的统计执法新理念
统计执法要协调各专业部门参与,多管齐下形成“握指成拳”。一是在统计部门内部,要形成统计管理和统计执法的工作合力,优化、协调、整合统计部门内部执法资源,建立统计管理与统计执法的良性互补、区域互动的工作机制,从提高统计质量着眼,从根绝统计违法着手,积极推进统计管理与统计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和模式,彻底解决统计管理与统计执法不协调问题。二是在技术监督、宣传教育、岗位培训、技术职称等综合管理方面,建立完善执法监管长效机制,以法制监督促进平时管理,实现优良的统计秩序,和谐的统计行为。
(三)建立全社会参与、全方位的统计执法新理念
一是要充分发挥统计部门监督管理职能,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发挥全社会共同参与统计执法监督的积极性,主动与人大、纪检、监察、公安、法院、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联合,一起对重要数据、重要企业、重要行业等进行重点执法监督,确保立案准、办案快、结案率高、影响力大。二是要加大统计司法执法力度,建立和完善统计犯罪案件的移送程序。对重大的统计违法案件,现场办公,当即裁决,将统计违法案件直接送入司法程序。三是建立和完善统计义务监督员制度。在社会上和统计单位中,聘任统计义务监督员,随时监控统计单位源头数据质量,使统计执法有的放矢。
(四)建立全员高素质、高能力的统计执法新理念
全面加强执法队伍思想、作风、组织、业务、能力和制度建设,全面提升统计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首先,制定培训规划,抓好人员培训。要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充分利用统计部门上下、内外的教育资源,努力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培训格局。第二,建立监督机制,开展内部稽查。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层级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机制,制订出符合统计执法实际的《统计内部稽查办法》,在统计部门内部开展上级对下级的稽查工作。第三,建立健全对突发统计违法行为查处的应急体系和预案,初步建成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突发统计违法行为应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