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四个创新” 扩大对外开放(2)
2010-06-15 18:34
三是在重点活动上下功夫。利用修水地处三省边陲的特点,大力组织边境贸易活动。2003年我们依托宁红大市场,成功举办了规模盛大的“首届修水地方啤酒节”和“首届湘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商品展销会”及“边贸杯”文化艺术节。历时3天的啤酒节,吸引了金威、雪津、燕京、庐山啤酒和汇源果汁、娃哈哈系列饮品、百事可乐、润田纯净水等啤酒饮料厂家40多家参与展出交流,吸引了周边县市分销批发(零售)商500多家参加。2003年11月份举办的三省毗邻地区商品展销会,来自湖南醴陵、浏阳、平江,湖北赤壁、崇阳、通山、通城,江西萍乡、万载、宜丰、铜鼓、靖安、奉新、武宁以及宁夏、内蒙、新疆、四川、安徽、江苏等地的3000余名客商云集我县,500多个固定铺面和900余个临时摊位被抢占一空,客流量达15万多人次。
四是在抓好督查上下功夫。我们坚持每季召开一次招商引资项目调度会和分析会。对所有单位新上项目实行动态通报制,每月20日由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牵头,召开有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分管领导会,对本单位一月来新上项目和进资情况进行申报制,督促各责任单位加快进资进度。每月22日前由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将当月汇总结果审核后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每月底在《修水报》和县电视台公布招商引资排行榜。
三、强化机制创新,激活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潜力
发展开放型经济,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离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开放型经济永远是一句空话。我们按照“建立招商引资上项目的档案,规范招商引资上项目的考评,公布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实绩,奖励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功臣”的总体思路,不断创新机制。 一是规范考评制度。把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目标管理考评的重要内容。对超额完成任务、成绩突出的单位和有功人员给予重奖。对完不成招商引资任务的,实行“三不准”,即不准评先、不准提拔、不准发第十三个月奖励工资。对乡镇和县直单位主要领导,实行“一票否决”制。对没有完成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单位和乡镇,取消其年终经济目标管理综合考评评先资格。对完不成任务的条管单位实行年终函告制度。二是规范利益分配机制。对引进项目的单位,该项目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税收,从地方分成部分中给予引进和跟踪服务单位6%的奖励。对于小水电建设项目,税收全部计算给乡镇。三是实行风险基金制度。每个招商引资责任单位的“一把手”为责任人,分别上交1000—2000元的风险金,完 成任务的予以奖励,完不成任务的扣除风险金。
四、强化环境创新,打造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磁场
一是不断优化软环境。在全县开展“优化环境年”活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决定》和《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补充规定》,建立健全了首问负责制、政务公开制、岗位目标管理制、服务承诺制、项目跟踪问效制、失职追究制等六项制度。拿出过硬的措施抓环境整治,着力营造四种优良环境,打造经济发展新优势。营造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办事环节,取消收费项目75项,降低收费标准29项;营造依法行政的法治环境。强化法制建设,搞好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行为,为外来投资者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营造周密周到的服务环境。加强对客商的服务,做到“热心、诚心、真心、精心、贴心”“五心级”服务。
二是不断改善硬环境。修水一直以来致力于突破交通“瓶颈”的制约。修武二级公路全线竣工通车后 ,我县出境公路有了较大改善。同时,我县把县城作为招商引资上项目的重要舞台,全力加快县城建设,两年来新增改造城市道路面积31.5万平方米,新增大型公共建设面积6.3万平方米,新增绿地5.3万平方米,新增住房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大力开展“四创”活动,促进县城环境明显改善,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把工业园区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不断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宁州工业园累计投入1.2亿元,“五通一平”基础设施逐步完成。
强化“四个创新” 扩大对外开放(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