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抗灾救灾作为提高执政为民能力的考验(2)

2010-06-15 20:36


四是快节奏的转移安置机制。转移安置是救助受灾群众的重要环节。从12日上午8时至10时,各地各单位根据台风形势,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人员安全转移上,并明确要求各地对不愿撤离的群众务必在12日下午3时采取强制措施予以转移。下午3时30分,随着风力不断增强,根据市委精神,果断采取措施,对来不及转移的部分群众采取了就近安置的办法,并下令要求已经撤离人员当晚不得返回。“宁叫现在听骂声,不让过后听哭声”,这是当时干部动员群众搬迁时发自肺腑的心里话。此次安全转移工作共出动抗台抢险人员7308人,抗台车辆708辆,成功转移危险地区人员19000人,零星就近转移近人员2万人。
五是多渠道的生产自救机制。尽快恢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是抗灾救灾的关键。我区按照“全民动员、自力更生、以人为本、突出重点、科学有序、务求实效”的方针,全力开展生产自救。截至目前,全区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共投入人员近55万人次,出动车辆17000余辆次,用于救灾财物共计12000多万元。一是抢修水利设施,对低洼地及时排水排涝,备足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组织农技人员到各村开展灾后农作物的疫病防治工作和补种改种的技术指导。二是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派遣了各类抢险队500支6000多人对电力、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进行清障修复,确保三天内全部恢复正常。三是加快企业生产自救步伐。召开重点骨干企业恢复生产协调会,按照8月份规模工业增速同比争取超过20%的目标开展生产自救,落实解决保险理赔、银行信贷、厂房重建审批等10类57个问题;出台了《关于促进企业生产自救的若干意见》,全部减免重建规费,开辟办证绿色通道;召开保险公司负责人座谈会,加快理赔速度;加强银企对接,争取信贷资金保障。截至8月27日,全区1.8万家受灾企业有92%以上已恢复生产,其中316家规模企业近300家已经恢复生产。四是加强灾后建房管理。综合考虑救灾的当务之急和长远的生产生活安全,及时出台《关于加强灾后建房管理的紧急通知》,把企业的厂房修复和标准厂房的建设规划结合起来,把民房的重建和“建设全面小康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工程结合起来,在修复中整合,在重建中提升。
六是多层面的社会救助机制。形成一方有难、八方救援的救灾合力和社会氛围是救灾抗灾工作的强大的助动力。区财政拨出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救灾工作和受灾群众的救助;对68户重点困难户,建立领导联系制度,进行“一对一”的帮助重建家园;开展不同形式的慰问,发放各类慰问金80万元;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募捐,截至8月23日全区共捐款150余万元。
总之,维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是抗灾救灾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对我们执政为民的重大考验。我们将坚持为民排难、为民解忧,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信任度,树立新时期党员干部勤政为民的新形象。


把抗灾救灾作为提高执政为民能力的考验(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加强职工素质教育材料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