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实施“五情五进”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探索与实践(3)

2010-06-15 20:38

促进了干群关系改善。实施“五情五进”工程以来,各级、各部门的工作精力主要放在了基层,由过去的管理者、指挥官变为真心实意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服务员、战斗员,县级干部三分之一的时间工作在农村,涉农部门和乡镇干部三分之二的工作时间在村组、农户和田间地块,解决各类问题3000多件,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树立了诚信政府、服务政府的良好形象。

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实施“五情五进”工程,政府加强各部门、银企、政企协调力度,兑付拖欠工程款、农民工工资、征地拆迁补偿费600多万元,排查解决农村各类遗留问题60余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46起;群众信访案件比过去明显减少,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高笋乡静云村村民李桂强是老上访户,十多年不交农业税,在实施“五情五进”工程中,乡村干部与他结成一帮一对子,通过交心谈心,为他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带去增收项目,使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如今,他不仅不再上访,而且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动交清了多年欠交的农业税;在他的带动下,静云村已于9月底提前完成全年税收入库任务。为了让县委、县政府真实了解基层和群众的困难,县委、县政府建立信息“直通车”制度,在全县聘请了23名社情民意信息员,发给他们一定的补贴,让他们提供的信息直达县委、县政府领导,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促进了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提高。县乡村三级党的组织是党的生命的细胞,是党在基层工作的坚固堡垒,是党与群众、政策与实践之间最重要的“焊接点”,因此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声誉和执政能力。为把政策、项目、科技、信息、温暖送进千家万户,县委、县政府以深化构建学习型县域工作为载体,全面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机关等9大类学习型组织,增强干部的学习力和认知力,使更多的干部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适应工作需要。同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工作监督、约束、考核机制,增强了干部的执行力。通过“五情五进”工程的实施,各级干部执行党的政策的能力、发展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增强,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实践证明,坚定不移地实施“五情五进”工程,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的现实需要,是转变干部作风,打造服务政府,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只有带着激情、热情、真情、实情、挚情,把政策、项目、科技、信息、温暖送进千家万户,才能切实做好农村工作,才能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落到实处。


×县实施“五情五进”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探索与实践(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全区减轻农民负担执法检查汇报材料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