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实干。去年入夏以来,连续的干旱高温,给农业生产和村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在严峻的形式面前,我们及时成立了抗旱应急小分队和11个抗旱小分队,两委成员日夜奋战在抗旱的一线。在抗旱期间,村两委干部共深入抗旱一线320人次,帮助解决200多个问题,使全村900多亩的旱田、600多亩的柑桔、100多亩的经济作物得到了抽水灌溉。我们为提高农田的经济效益,改变农民在大田里种水稻的耕作习惯,首先从去年大旱无法插种二季水稻田入手,发动农户进行讨论如何改种,通过讨论种植荷兰豆效益好,但由于秋种荷兰豆技术要求高、成本投入多,农户们不敢冒此风险,我们针对这一情况,找村里种过荷兰豆的农户和市里有关专家请教后,决定在农户中成立荷兰豆互助组,由几位“土专家”和热心为农户服务的人来担任组长、副组长。使我村去年秋种荷兰豆克服了干旱高温的影响,亩产比其他村种植的高20%以上,种植面积从2002年的6亩增加到40多亩,价格平均每斤增加0.5元。福建日报和闽北日报刊登了这一做法。建瓯华隆食品有限公司、顺昌、南雅等地还组织农户到台尾村参观学习。08年初,按这一方法种植线豆,面积比去年增加近四倍,亩产和价格均比去年增加15%,最高产量一天达2万多斤,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开展多种经营的积极性。今年冬季计划成立大棚蔬菜互助组,在全村推广大棚蔬菜种植,明春的种植计划已在讨论中。
2、办实事。农民很想致富,但苦于没有技术、信息不灵,为能够更好地帮助农民致富,我们用市总工会赠送的电脑、打印机建立了科技信息室,添置科技图书142册,科技光盘30余张,每月发布科技信息三期。开始农民对这并不热心,有的对发布的科技信息不相信,有的则认为是搞形式。针对这情况,村两委干部经常到科技信息发布点向农民讲解、解释发布的科技信息及当前国内外科技的发展变化,说明为什么要向大家发布这些科技信息,并向大家征集所需的科技信息。同时,将科技信息按农事季节和农民的需要进行整理、发布,让农民看了就能用上。经半年多来的努力,现农民不但接受了它,还经常来要求科技信息室帮助他们查找想要的科技信息。到目前已发布科技信息42期近180多条,为农户查找所需科技信息90余次。一年多来,我村兴建了各占地100多平方米的农贸交易亭两幢;开通一条4公里长的村际公路;实现了闭路电视联网;争取到信用村,申领贷款70多万元;筹集近33万元,实施路口至小松的公路硬化工程;维修水利等设施6处;实现了饮用水改造工程的改造;兴办100头肉牛养殖场一个。
3、勇进取。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没有开拓进取的闯劲,农民就难以致富,农村就难以发展。一年多来,两委一班人团结和带领全村农民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兴办茶厂。两委抓住本村茶叶多的优势,发动村民自己兴办茶叶加工厂,有一村民小组长计划建一个柑桔仑库,我就动员他再增置制茶设备,将厂房进行适当的改进,这样既能制茶又存储柑桔。支部副书记李常雄动员在外办茶厂的村民李国雨回村办厂。在两委的努力下,台尾村己兴办茶叶加工厂3个、扩建1个、引进先进生产线1条,较好地解决了台尾村茶青销售难的问题,即解决了一些富余劳力,又增加了茶农民收入;二是引进食用菌新品种。叶墩食用菌互助组先后引进了雪茸菇、鲍鱼菇等新品种,并在全村进行推广;三是引导农民闯市场。一年多来,全村共有123人,参与农副产品流通工作,销售柑桔200吨、茶青100多吨、毛茶36吨、蔬菜36吨、食用菌15吨、各类水果8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