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水资源的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的问题正在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解决水资源危机,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使命。
一、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水资源是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一方面,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世界人均的1/3,且分布很不均匀,目前我国663个建制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达110多座。另一方面,我国单位GDP的用水量是美国的8倍、德国的11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很低,节水的空间还很大。
但是,现实生活中,节水还没有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有的人认为:守着大江大河讲节水,没有必要;发着洪水谈节水,岂不可笑。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是对节水的意义缺乏全面理解。近年来,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节约保护取得了较大进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但也要看到区域性、季节性、工程性、资源性缺水和水土流失严重。目前,我国是世界上13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我们山西省因为采煤每年造成12亿立方米水资源的浪费,就晋中市而言,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据2004年完成的水资源二次评价显示,我市水资源总量为1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367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7%,属于极度缺水区,加之时空分布不均和浪费污染严重,水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使有限的水资源显得更为短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干旱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晋中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水资源,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将成为缓解水资源短缺,保障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级政府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大意义,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把抓好这项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积极组织试点,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妥善处理节水型社会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中节水,在节水中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总之,节水型社会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代表着高度的社会文明,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建设节水型社会,就是在建设我们的未来。
二、迅速在我市开展“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的活动”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法律赋予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把节水作为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全过程。”温家宝总理明确要求:“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这些法律规定和重要讲话,为我们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了真正实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按照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和治水思路,明确节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始终坚持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把节水放在首位。深入研究与节水有关的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经济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节水规划,提出符合国情,符合客观规律的节水措施,以达到预期的节水效果。
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节水型社会
2010-06-18 14:06
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节水型社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