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信息服务是中心。环境信息是推进环境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环境信息只有服务于环境管理才会有用武之地。我们要求全市上下信息管理人员必须紧紧围绕环保部门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切实找准环境信息工作与全局中心工作的切入点, 以积极、主动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为环境信息管理的工作思路。近年来,市信息中心的服务功能得到力,强。 以服务于创模为重点, 与电视台合作,成功的为创模考核验收制作一部反映扬州市环保工作全貌的创模专题片《春风十里绿扬城》。利用现有信息资源,为创模验收资料扫描、编辑、制作了大量的彩图充实“创模”资料。在搜集整理环境监测、环境监察、污染控制等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承担并完成了创模技术报告声像版的制作任务。
以服务于全局为己任,配合档案达标验收,在局域网上安装了“科怡2000档案查询系统”网络版,将3年来的大部分档案资料扫描、制作成电子图片,输入到数据库中。处室的工作人员在自己的电脑前就可以方便快捷的查询到3年来的原始档案资料。为确保中德合作建设扬州生态城市的德方专家抵扬能尽快开展工作,认真做好提前服务,为其新铺设宽带上网线路, 申请邮箱域名,提供设备采购建议。 以服务于管理为目标,配合监察支队为“三化”工作服务,完成污染源监控设备联网线路的安装和调试。配合监测站标准化站验收、监察支队标准化验收等工作完成多个声像报告的制作。结合我局实际,开发了建设项目管理软件和档案查询软件。服务不分部门,服务不分大小,服务不分时间, 日常工作中面对面广量大的计算机维护、管理, 一般信息程序使用困难, 以及提供信息查询等纷繁工作,坚持做到随叫随到,随来随做,及时解决问题。
3、人才培养是关键。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难于保证环境信息化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我市环保部门高度重视、大力加强信息化队伍的建设,努力造就一支能够适应环境管理现代化需要的既懂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又有环境管理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加强信息技术和技能的培训,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近年来,我们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多层次、全方面的环境信息技术与业务培训,要求全系统干部职I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尽快适应新形势下环境管理对环境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要求,把专业培训与一般技能培训相结合,把集中培训与职工自学相结合,把接受上级技术培训与专业院校的培训相结合,把学习信息管理知识与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目前,我市环境管理人员掌握和运用环境信息应用技术的水平得到了提高,拥有了一支稳定的环境信息队伍,这支队伍是我们搞好环境信息工作的基础。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我市环境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环境管理事业发展的形势还很不适应, 与上级环保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一是环境管理主流程尚未真正实现信息化,尚未摆脱以手工为主的工作方式。信息获取、处理到加工、分析的环境管理全过程没有实现数字化: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技术应用仅局限在文字处理方面; 少数单项业务联系虽已初步实现信息化,但综合性的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还没有建成,信息共享服务程
度低; 二是已建成网站的信息量少,社会服务程度下高; 三是对环境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认识不够,存在重硬件建设, 忽视数据库的更新维护等现象。此外, 一些地方基础差、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环境管理服务支持为中心,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信息投入,加强人员培养,组建全市环保系统广域网,按照要求积极做好与省环保厅和国家环保总局的网络互联,进一步推进我市环境信息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环境管理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