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监理部质量管理工作
监理部负责全线的质量管理工作。组织全线质量专项检查(如隧道初期支护厚度、平整度、实体强度的专项检查;工地试验室工作的专项检查;桥梁施工专项检查;路基软基处理地段的专项检查;试验路检查等)、月度考核评价(现场质量抽查、质量保证资料审查、不合格处理记录的审查)、中心试验室抽检数据分析(试验检测月报分析)、现场质量问题分析与讨论(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现场及时予以指出、共性问题召集各合同段技术管理人员和监理组相关工程师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现场指导等工作(包括承包人技术管理工作和监理工程师的现场工作)、计量支付审核期间的质量抽查和数量复核;参与设计变更方案的评审;审核隧道地质超前预报、质量监测和监控量测的结果。
中心试验室对工地试验室完成的标准试验进行复核验证,按合同文件规定完成5%的抽检,通过独立抽检一方面发现施工过程及实体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验证承包人工地试验室试验结果的真实和可靠性。中心试验室和监理部通过定期对工地试验室工作的检查,指导、考核、评价工地试验室工作,促进工地试验室试验、检验能力的提高及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切实指导现场施工及质量控制。
5、不合格处理
监理组在原材料抽检和工序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由监理组专业工程师和监理员督促承包人进行现场整改,监理部抽查整改结果;由中心试验室抽检和监理部现场抽查发现的不合格,除由监理组工程师督促进行现场整改外,由监理部专业工程师组织对整改结果进行检查验收。对重大不合格,除全面进行整改外,组织召开专题分析会,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和质量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在项目内进行通报,引起各方的重视,预防同类问题的再发生。
6、当前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现场材料的管理不规范。
材料进场的抽检工作各方比较重视,承包人自检、监理组和中心试验室的抽检工作都做得很好,但材料在现场的管理比较差,堆放混乱、标识不清、串料、污染等现象普通,可能导致材料误用或不合格材料的错用。
2)、定期质量评价不够
往往把质量现象当作质量本身对待。施工中注意工序检查、工艺控制,但分项工程完成后的系统检查和验收较弱,过程中数据分析比较少,施工完成后的跟踪检查不足。对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或隐患的发现不利。
3)、项目经理部技术管理人员配置不足或不能胜任工作。
现场施工技术和管理人员数量不足;部分施工技术和管理人员不能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施工自查能力弱。
4)、项目部技术管理有待提高
特别需要加强对现场施工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编制各分项工程施工的具体工作标准和要求,强化施工过程中的自检力度,减少不合格工作。
四、质量管理工作的思考
1、建设各方各尽其责是各项工作得以保证的前提,既不能错位,也不能缺位。各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检查和改进是各方工作质量及工程质量的保证。
2、质量通病必须常抓不懈
将本项目可能出现的质量通病逐项列出,编制一份质量通病检查清单,在日常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质量通病现象,列举出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及诱发因素,在施工中加强检查和控制,预防质量通病的发生。
3、抓好本项目的重点和难点工作。
隧道初期支护的厚度、平整度、实体强度控制;
隧道二次衬砌的厚度、强度;
隧道渗漏水处理;
桥梁砼质量控制;
进场材料的现场管理;
高填方的压实及测降观测;
隧道监控量测及超前预报工作。
4、加强合同管理力度,做好事后验收控制从合同管理的要求出发,督促项目部按施工合同要求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施工过程中严管,出现的质量问题重罚,强化具体施工队伍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减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对施工质量产生的影响,切实控制好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