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镇战略。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着重优化工业布局,提升发展质量,强化科技支撑,激励全民创业,加快培育“优势突出、配套良好、规模集聚、结构优化”的新型工业体系,工业经济总量有较大扩张。
城镇美镇战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集镇建设,加速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南北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商贸区、旅游景点区和商住区为支撑的城镇体系。
开放富镇战略。确立镇外即外的开放意识,高水平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有效利用外资,鼓励引进先进设备、管理和高素质人才,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切实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扩大合作领域。
科教兴镇战略。强化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普及教育,提高全成科技素质。支持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吸收,建立健全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巩固发展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建设学习型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生态建镇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强化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化造林、生态旅游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有机食品生产,不断提高绿化先进镇、有机食品基地示范镇建设水平,建成全国生态名镇。
2006年工作安排
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的开局之年,是实现再翻番目标的决战之年。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落实县委九届十九次全体会议精神,围绕“工业化、城镇化”,精心组织开展“工业经济突破年”活动,继续强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城市建设和全民创业,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党的建设,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快速、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明年工作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增长 %,财政收入突破 亿元,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工业开票销售、规模工业销售增长 %以上。在建和新上 个固定资产投入达 万元以上项目,其中 上亿元或 万美元以上项目,新增 家规模企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 亿元,增长 %以上。招商引资总额 亿元,合同利用外资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新增民资投入 亿元,增长 %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收入均纯收入分别增长 %。
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七个方面:
一、突出“三重”、“双创”,精心组织工业经济突破年
主攻重大项目建设,形成一批带动性强的增长点。加大对大项目、外资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引进的任务分解、目标考核、帮办服务力度,瞄准与我镇产业关联度密切的国内500强和重点区域前100强制造业企业,瞄准有投资意向的国际知名企业,广泛接触了解,掌握信息动态,组织推介洽谈,实施定向攻关。建立重大项目评估组,把好项目关口,提高项目质量。坚持以项目投资强度、资金到帐率、实施进度情况确定优惠政策标准,按照注册资金到位情况确定项目用地面积,对分期投入的项目实行分期供地。完善重大项目会办、领导挂钩联系等制度,定期举办项目竣工投产观摩活动,加大项目实施督查力度,提高项目落地率。重点抓好迅达公司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加快规模经济发展,增强重点产业和企业的支撑作用。抓好主导、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引进与我镇主导产业和特色行业配套延伸的产业链项目,鼓励相关项目、企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形成规模。大力培植产业领军企业,充分调动具有带动作用和规模基础的企业加快做大做强,成为产业发展的龙头。实施梯度培育工程,筛选一批有成长前景、有增长后劲的企业进行重点培植,推动加快发展壮大,全年新增 家亿元企业。围绕做大做强产业,引导企业借助品牌、机制、园区、外资企业的平台,加快产品研发和项目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发展速度和规模效益。认真落实工业“双创”意见,坚持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提高产业层次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鼓励发展的产业和产品目标,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培育新兴产业。积极和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全年引进、研发2-5个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并力争列入国家和省项目计划。继续实施质量振兴工程,强化质量管理,引导企业创树国家、省、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