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通过乡镇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干部原来的催种催收、刮宫流产(计划生育)变成了服务于民,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下派到村任职的干部以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到产业中去,通过研究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帮助群众出点子、找路子、想办法,搞指导、搞培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难题,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通过他们发挥自身优势,把农民组织起来,走产业化致富的路子领办经济实体,共同创造机会解决就业、增收问题。通过带领群众创业、跑市场,广辟流通渠道,为群众提供信息、拿定单,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难的问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选派到油府庄村的李飞龙同志积极配合村党支部,制定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发挥能人、富人作用,大力启动民间个人资金。引导扶持致富能人袁得贵联合袁喜文等6户建办了以种兔繁殖、销售和技术咨询为一体聚星养殖园。该园今年3月份动工建设,完成总投资5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5万元,流动资金6万元,购置粉碎机、颗粒饲料机等机械设备12台(件),运输车6辆。修建兔棚15座75间,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目前饲养量达到3260只。同时,吸引黄寨乡的致富能人李宏文资投资15万元建办了油府庄村水泥预制厂,已于5月份建成投产,建有厂房3间,硬化水平台面156平方米,修建集雨水窖1眼,购置搅拌机、电焊机、切割机等机械设备6台(件),机动运输车1辆,主要以生产水泥檩条、水泥轨枕、钢梁水泥椽、屋脊等各种规格的水泥制品为主,现已生产各类产品3600件(块),实现销售收入4.8万元。凉水泉村选派干部刘伟贤同志,配合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塬面百米经济林带内套种无公害脱毒138亩,整修拓宽凉后公路25公里,移动土方8立方米,通过验收达到了四级公路标准,助推了各类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水么村选派干部贾文玉同志,依托劳务输转协会,向县内矿区输送劳务工80人,实现劳务收入32万元,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发展平台。高庄子村选派干部张震同志,会同高庄子村两委班子成员吃苦耐劳,积极创新,为高庄子村新农村建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群众高兴地说:“我们贫困山区就需要像张助理这样有知识、有头脑、有创劲的好干部”。
6、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向村、企业或协会等中介组织选派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大部分村社干部、企业或中介组织负责人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他们将自己的经验、技术传授给其他农户,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二、机构改革中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思路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乡镇工作的内容、重点发生了变化,再加上乡镇撤并、人员分流和内设机构调整,打乱了乡镇多年形成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如何适应新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已成为当前乡镇工作的一项十分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从目前情况来看,在乡镇职能转变中还存在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长期以来,乡镇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财政收入、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并且作为考核的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现在,不仅沿袭2000多年的“皇粮国税”取消了,国家还给予农民各种补贴,由“多予少取”变为“只予不取”,工作“失重”,干部心理“失衡”,一些乡干部因此无所事事、迷茫困惑、不知所措。
二是工作方法不适应。农业税取消之前,乡镇干部主要是忙着“催种催收”。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中央相继下发的几个“一号文件”,农民的经营主体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单纯靠行政命令开展工作失去存在基础和意义。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工作方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搞好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大多数乡镇干部心里没底。
三是发展思路不适应。农业税取消后,虽然有转移支付,但转移支付是一个定数,且重在维持乡镇基本运转,根本谈不上偿还债务、发展乡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农业无税,乡镇无财,这对于长期习惯就农业抓农业的乡镇干部来说,是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