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有临海经济产业区建设稳步推进。今年我们在原有14个工业园区基础上,又重点规划了**大有临海经济产业区,做为我市的经济先导区,并于6月5日经省政府批准纳入了“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批复后,我们在产业区规划、资金筹集、基础设施及项目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落实,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规划可研基本完成。为增强产业区规划的全局性、协调性、预见性,确保五十年不落后,我们立足“五点一线”战略整体布局来思考和定位产业区的未来发展方向,积极与省规划设计院和省发改委国际咨询中心等有资质单位合作,目前已经完成启动区16平方公里的详规和可研报告。
2、主导产业基本确定。由于大有产业区16平方公里启动区容量较大,可以建设多个专业产业园区,为使地尽其用,我们初步确定了四大主导产业。一是油化工产业。我们准备在产业区内划出专门地块,设立化工机械产业园和化工产品产业园。二是金属冶炼压延业。以金属冶炼行业骨干企业新华龙公司为龙头,以钼铁、工业硅、镁砂等深加工产品为主,培育金属冶炼压延业的核心产品和核心业务。三是船舶配套产业。紧紧抓住**发展造船业的有利契机,发展船舶配套业,形成互补发展格局。四是电子机械业。我们将紧紧抓住佛山电子向东北转移的机遇,引进佛山电子产业,加快我市电子产业发展。同时,利用我市现有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落户产业区。努力打造四大产业格局。
3、资金筹集紧张运作。为加快启动区建设进程,我们积极争取各级金融部门的支持,千方百计筹集产业区基础建设资金。特别是近一段时间以来,**市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帮助我们与省外经贸厅和省开行协调,争取到省开行5亿元专项贷款,现在正在上报启动区详规和可研报告,资金有望近期到位。同时,市农领办积极帮助我们与省农领办沟通,已经争取到省扶持园区建设资金2亿元,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到位。此外,我市财政已经拨付2000万元用于产业区基础设施建设。
4、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按照规划,我们确定了5支路、6支路、西双线、滨海大道和东西横穿启动区道路等5条主干道。8月6日,产业区一横一纵2条干道正式动工,目前路基工程已经完工。水利、电力部门也根据产业区实际,分别制定了水、电工程设计方案。同时,滨海公路**段于7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目前主线部分已完成海军导弹基地路段500米,支线凌小线14公里已经打通,高房子线已完成7.5公里(全长10.58公里),预计到年底主线工程量可完成40%-50%。
5、入园项目相继落户。产业区被省正式批复以来,我们坚持产业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同步开展,围绕“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多次在省和**市举行的招商推介会上对大有产业区进行面推介,在香港大公报和国内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的电子、塑料、化工等领域的多家公司都有意向来园区投资建设。目前,大有产业区已新上项目2个,一是投资3000万元的新华龙扩建项目,建成后产能可增加一倍。二是投资2.63亿元的汇友乳制品加工项目,其它项目正在洽谈中。
三、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一)重点产业特色鲜明。经过对多我市农业产业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我们把小菜产业做为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在百通公司的带动下,通过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历经10年发展,我市的小菜产业逐步具备了产业化深度发展能力,目前小咸菜年产量达到8万吨,出口1万吨以上,占全国份额的45%,我们将进一步加快小菜产业发展步伐,力争3年内打造成中国“小咸菜之乡”。
同时,由于我市地貌“山、平、洼、海”俱全,在确定农业产业发展重点上,我们因地制宜确定了粮食、畜牧、水产、林果、瓜菜等重点产业。一是坚持发展优质粮产业。我们以实施国家标准粮田建设项目为契机,加快了粮食生产向优势乡镇集中,在洼区重点发展优质水稻,平原重点发展优质专用玉米,山区和半山区重点发展优质小杂粮,预计今年粮食总产量可达10亿斤以上。二是坚持发展畜牧业。去年,我市被国家确定为生猪调出大县,今年以来我们充分利用政策奖励资金,加大了畜牧小区建设力度,对具备条件的饲养户增加了基础设施投入,对新建饲养场加强了技术指导,对规模较小的饲养户采取龙头企业带农户、成立养殖合作社等多种形式促进其共同发展,进一步推进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截止9月末,新建省级标准畜牧小区28个,发展养殖大户300户。三是坚持发展水产养殖业。我们积极鼓励和引导渔业养殖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广泛应用日光温室养殖、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等新型养殖技术,推广海参、鲈鱼等优势品种。新增设施渔业面积1万平方米、精品渔业面积3万亩,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48.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实现11.7万吨,渔业总产值实现8.5亿元。四是坚持发展林果业。以荒山绿化为重点,坚持“飞封造”并举,乔灌木结合,春雨秋三季造林不间断,完成人工造林5万亩。同时,以调整果业品种结构为重点,重点建设了“三区三带”。“三区”即:西北5乡镇的苹果、大枣优生区;东北部三台子、石山、白台子等乡镇的苹果、葡萄优生区;中部大凌河、余积、大业、新庄子等乡镇的梨优生区。“三带”即:沿国道102线和兴阎线的葡萄生产带;沿京沈高速公路的设施果树栽培生产带;西北、中北和沿大小凌河乡镇的桑蚕生产带。目前,全市果树标准园达到40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3个),新栽果树1.35万亩,其中大枣5000亩,预计水果总产量可实现2.5亿斤。五是坚持发展瓜菜业。在平原地区,沿京沈高速公路和国道102线发展以棚室为重点的高效农业经济带;在山区,沿路边、井边、池塘边发展高效经济田,在全市形成了以瓜菜生产为主的5个重点区域,即三台子镇以甜瓜、蔬菜生产为主的重点区,金城、谢屯以西甜瓜和蔬菜生产为主的重点区,双羊、建业以韭菜、棚花棚果生产为主的重点区,余积镇以蔬菜生产为主的重点区,板石沟乡以西红柿生产为主的重点区。目前,全市瓜菜发展到20万亩,预计实现年产量120万吨,带动农民户均增收1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