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2—2005年,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是480.1元、480.5元、529.5元、1168元;中学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是466元、498.5元、508.1元、802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2002—2005年分别是174.8万元、180.8万元、197.6万元、311.9元。
(3)2002—2005年,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是1.66元、1.82元、1.89元、326.8元;中学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1.38元、1.58元、2.39元、5.2元。
2、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自2001年以来,全镇中小学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93.6万元,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其中78.7万元,用于征地、排危,14.9万元用于配备实验教学仪器,加强“普实”工作);2004年,上级对我镇投入专款444万元,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2006年各校认真执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充分确保学校正常运转。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攻坚合力。
镇党委、政府和学校成立了“两基”巩固提高领导小组和具体办事机构,设立了“两基”巩固提高指挥台,明确了镇党委书记、镇长为辖区“两基”巩固提高第一责任人,建立了班子成员及驻村干部联系学校制度,创建了“两基”工作镇、村和教办、学校双线管理机制,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全镇形成了政府、学校齐抓共管、全力攻坚抓提高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控辍保学”,提高普及程度。
一是加强“一纲、四法、两条例”及“普九”重要性的宣传,让“普九”深入人心,化为行动。二是强化镇政府依法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职责,加大政府和教育部门助学力度,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贫困而失学。三是强化学校管理,突出办学特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依法执教、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严禁排斥差生、歧视贫困生。四是镇政府与村委会、教办、学校,学校与教师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强化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
(三)加强工程管理,改善办学条件
2004年寄宿制工程启动以来,镇上成立了工程管理领导小组,对项目工程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规范施工作业,全程监控,确保专款专用,充分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进度,2006年所有工程基本竣工并交付学校使用,有力的缓解了学校各方面的困难。近三年来,除国家投入外,全镇多渠道筹措经费,共投入140多万元,用于排除中小学危房、征地和修建、扩建围墙、运动场等,全镇基本做到了校校无危房,学生人人有课桌凳,各类功能用房基本配套。
(四)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一是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今年暑假切实开展了师德培训学习活动,教师人人写出了认识深刻的心得体会;二是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推行教师聘用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入教师从业竞争激励机制;三是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制度,有计划地选拔一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参加市、县培训,并广泛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示范课”和“公开课”等竞赛活动,今年小河镇中心校将电教多媒体作为教师上课的基本要求,让这些有效资源服务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大力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继续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五)加强扫盲成教,服务地方经济。
一是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方针,加大扫盲工作力度,巩固扫盲成果,提高扫盲质量,圆满完成县上下达的扫盲任务;二是把扫盲教育与服务“三农”紧密联系起来,以兴农项目为中心加强农民适用技术培训;三是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继续按照上级要求减免了1100名贫困学生的杂费和课本费,有效堵住了新文盲的产生。
(六)加强普实电教,提高教学效果
一是利用计算机设备,对中小学生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二是充分利用实验设施,上好实验课,并注重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简易的多媒体及电教辅助设备于课堂之中,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三是开通远程教育,为教师提供鲜活的教学实录,利用远程资源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