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开创公安审计工作新局面
公安审计工作20年回顾与展望
20年前,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伴随着全国审计工作的起步,公安部及全国各级公安机关相继组建了审计机构,掀开了中国公安史上审计工作新的一页。
斗转星移,20年弹指一挥间,公安审计部门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依法审计,履行职责,为规范公安机关的内部财经管理,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公安工作开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公安审计工作成绩显著
20年来,公安审计工作成效显著。仅从近五年的情况来看,全国各级公安审计部门共审计单位(项目)122323个,审计总金额3512.6亿元,查出各类违纪违规金额123.2亿元,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20.3亿元。
紧紧围绕公安工作中心,积极主动发挥审计职能作用,为公安机关更好地履行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提供有效服务和保障。各级公安审计部门,紧紧抓住重点经费、重点单位和重点岗位,对公安机关和公安现役部队的预算执行及经费管理使用,特别是对“追逃”、“打拐”、“打黑除恶”、“禁毒”等专项经费,采取全面审计和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积极开展审计监督,规范了财经管理,促进了经费的合理使用,确保了公安中心工作的正常开展。近五年来,全国各级公安审计部门审计公安有关经费753.5亿元,查出各类违纪违规金额31.8亿元,节约经费4291万元。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大力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各级公安审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紧密结合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首要工作来抓。为了完成好这项工作,公安审计部门积极探索公安机关和公安现役部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办法,研究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把审计重点从离任审计逐步向任期内审计转移。近五年来,全国各级公安审计部门共对22208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果为各级党委、政工人事部门考察评价和管理使用干部提供了依据,有失职渎职、经济违法违纪问题的领导干部受到免职、撤职处理,廉洁勤政、业绩突出的领导干部受到表彰和提拔任用,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提高领导干部的相关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推动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手段。
积极投入反腐败斗争,发现和揭露重大经济违法违纪案件,强化对治理“三乱”、“收支两条线”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级公安审计部门始终把发现、查处重大经济违法违纪案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集中力量,排除困难,深挖违法违纪案件线索,坚持一查到底,使一批腐败分子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并为国家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近五年来,先后发现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各种经济违法违纪案件193起,有683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187人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与此同时,各级公安审计部门还强化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工作力度。近五年来,共审计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511.7亿元,查出违纪违规金额12.3亿元,其中乱收费、乱罚款金额1.9亿多元,挪用、截留应交财政金额3.3亿元,私设小金库、贪污私分金额5536万元,促进了“收支两条线”规定的贯彻落实,有效遏制了乱收滥罚等不正之风。
不断拓宽审计领域,加大审计力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维护公安机关合法权益。各级公安审计部门充分发挥审计促廉增效作用,积极开展基建审计、“金盾工程”审计、设备物资采购审计、价格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等工作,紧紧抓住重点环节,进行全程监督。